第(1/3)页 中文互联网,从来都不缺少新闻。 息壤操作系统的发布,以及麦粒智能手表的横空出世,固然是吸足了眼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网上议论的焦点。 但也并非就是互联网的全部。 在这种热闹的表象之下,还潜藏着很多其他的新闻。 4月4日。 有人在网上爆料,说乘坐滴答网约车下班回家,遭到网约车司机骚扰。 舆论一时哗然。 4月6日,网上又爆出了薇信聊天记录,显示很多网约车司机,在私底下偷拍女乘客,甚至是对女乘客污言秽语。 再次引爆了舆论。 紧接着,到了4月8日,又有人爆出,某位网络主播假借网约车司机的身份,偷拍上下班的空姐,还进行了现场直播。 “这特么跟之前打出租车,有什么区别吗?” 说到底,青橙才是真爱啊,有没有? 加上最近不断爆出的网约车风波,相比不作为的滴答、快滴,消费者当然还是更相信监管更为严格的青橙打车。 至少出租车的经营更为规范,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出租车司机是不敢随意加价的,都是严格打表。 想想还真是可悲。 ……… 是的,倾覆。 甚至月入过万都够呛。 之前还很低调,甚至一度被视为已经边缘化的青橙打车,竟然就这般踩着滴答、快滴刚刚成长起来的躯体,完美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 日活人数,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跌。 也让之前的打车补贴大战,变得非常的滑稽且可笑。 可这一世不同。 有关部门注意到相关舆情,及时介入,很快将该男主播请去调查。 “这我就不知道了,青橙打车不是萌芽旗下的公司吗?那肯定是跟滴答、快滴这些个平台不一样的,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所以,打网约车,甚至比打出租车还贵?” 加上之前因着阿诺集团的组建,阿狸、腾达之间已经不再那么的势同水火,彼此之间有了共同利益,沟通起来,自然也更加便利一些。 一边是订单锐减,一边又是网约车司机更凶猛的“逃离潮”,导致上下班高峰期间,一些热门城市的热门地段,乘客打车一下就变得困难起来。 补贴虽然还在,但力度已经大减,每单补贴下降到五块以下。 其次是司机端。 只是因为有薇信支付示范在前,这种争夺,本身就带着一丝无奈。 司机大哥显然是很满意这种合作方式的,既不用改变之前的行业习惯,又能够轻松通过手机接单,还不用担心被抢了活。 美得很!!! 可等到补贴一结束,高额的打车费用,瞬间就让很多打工人如梦初醒——“好贵,原来之前全特么是错觉,还是继续挤地铁、挤公交吧!” 属实让人唏嘘!!! 按照最新的市场调查显示,青橙打车的市场份额,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急剧上升,从不到一成,迅速飙升到近六成。 事实也是这样。 现在想想,从一开始,滴答跟快滴之前上演的打车补贴大战,大抵在张硕眼里,就是一出纯纯的小丑喜剧。 结果就是—— 补贴大战结束之后,接下来一段时间,滴答、快滴两家共同要做的,一是想办法巩固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二是完成内部的整合。 凭白便宜了腾达!!! 有了阿诺集团的前车之鉴,对于滴答、快滴的合并传闻,阿狸方面,自然也就多了一分警惕之心,本能地就抗拒合并。 “这哪是什么司机,根本就是一群畜生。” 就在昨天晚上,他还跟滴答的管理团队聚餐庆功,庆祝滴答在跟快滴的竞争当中,打了一个漂亮的打胜仗呢。 当真是欲哭无泪!!! 这要是放在原时空,消费者郁闷归郁闷,但大抵也是没得选的,只能无奈接受被割韭菜的命运。 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疯狂补贴大战,如今的华夏网约车市场,基本就是滴答、快滴两家并列的天下,前者占五成,后者占四成。 但让阿狸郁闷的是—— “说的也是,无论是青橙旗下的外卖小哥,还是青蜂物流旗下的快递小哥,不都是正式的合同工吗?可见这是一脉相承的。”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握手言和。 可以说,在投资并购这一块,阿狸确实是比不上腾达,也就无怪乎说,每次合并之后,阿狸总会又另起炉灶,务必要确保获得绝对的控制权。 不管怎么说。 “什么叫平台的监管?滴答、快滴真该跟青橙好好学学,人家直接一步到位,把网约车司机纳入到正式员工的管理范畴。” 原时空,滴答、快滴两家公司,差不多也是在五六月份的时候结束补贴,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合并,而是继续在暗中互相较劲。 把住了这么一个支付入口,也就不在乎青橙打车的那么一点收益了。 当然了,为了与时俱进,倒也不用再使用现金支付车费,贴心的出租车司机,直接在座椅后背贴上了薇信二维码。 “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块,萌芽真是无人出其右!!!” “没办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简直完美。 这尼玛找谁说理去? “就是这么个意思。” 至少更安全。 “没想到,过去几个月好像没什么动静的青橙打车,其实在私底下,竟然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就等着为我们这些消费者提供另外一个选择。” 二爷倒是大略猜到了一些,青橙打车这么做的用意,很显然,从一开始,青橙集团,准确说是萌芽集团,就没想过要从中渔利。 “这不正印证了萌王之前说的?像滴答、快滴这种搞激进式烧钱营销,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差不择手段了。出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意思就是说,出租车还是出租车,只是可以使用青橙打车叫车?”乘客倒是也不傻,很快反应过来。 可舆论却还在持续酦酵,网约车行业接二连三爆出的丑闻,无疑是给正处在高光时刻的网约车行业,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唯一担心的就是,之前青橙打车的注册网约车司机,已经出走的七七八八,现在使用青橙打车,还能有司机接单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