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社区买菜,直播带货,拼夕夕路在何-《天天撒币》


    第(2/3)页

    没有加入萌芽之前,孙阳就知道,张硕一直都是萌芽的灵魂人物。

    “可你有没想过一个问题?”

    就是说——

    张硕很是赞同,笑着说道:“看来,杜总是真了心思的。”

    张硕就是眼前一亮。

    杜青青自己就是常年在公司食堂吃或者点外卖,也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被张硕这么一说,杜青青也是傻了眼。

    “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需要天天在家做饭的,往往都是不缺买菜的那点时间的,而且大抵对菜的价格、品质等都较为敏感。”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社区团购,也主要是因为价格补贴出来的便宜,社区团购经常夹杂低质量商品,一旦补贴消失,消费者也就消失了。

    甚至是有些羞愧。

    但开设、运营网店的门槛,显然是要远高于此的。

    而事实上就是,随着蔬菜种植产业化,从外地调运蔬菜才是主流,很多地方本地蔬菜的供应,根本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生鲜行业本来就不是暴利,低价势必无法持续,一旦结束补贴,那买菜的大爷大妈就会再次转向线下的菜市场。

    或许,这个世上,真的有天才的存在。

    又怎么会信任手机上的图片呢?

    如果能够减少流通环节,减少果蔬变质和浪费,让消费者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生鲜,还可以提高交易效率。

    甚至也不无猜测,认为这样的传闻,内里怕是有夸大的成分,目的嘛,无非也就是为了衬托张硕的高大形象。

    这还仅仅限于本地菜农。

    “所谓的农产品经纪人,则可以视为是互联网时代的二道贩子,要一边连接种植户/养殖户,一边连接拼夕夕平台。既要能够下到田间地头搞采购,又要懂互联网,能够熟练在拼夕夕开设、运营网店。”

    “相比电视台在固定时段,推销固定商品,而且是电话订购等僵硬模式,互联网直播带货,无疑的更为便捷,也更加的充满想象力。”

    而其他琐碎的环节,则交给其他商家来做。

    张硕继续引导,“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华夏家庭越来越小型化。”

    “电视购物,更像是在做广告,有坑蒙拐骗的嫌疑。”

    “哪怕是市场体量不大,但只要能够诚信经营,总归还是能够帮助那些没时间买菜,或者不方便出门买菜者。”

    “哦?有点意思,说详细点。”

    这个产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层层批发,最终零售价可能比上游生产商的价格高出三到十倍,果蔬变质率超过20%。

    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赚钱,但前置仓模式下,扩张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盈利无门。

    杜青青到底非吴下阿蒙,很快收拾好心情,接着汇报,“在采购端,拼夕夕计划实施农产品经纪人制度。”

    最终还是死胡同。

    这也是社区买菜最大的痛点之一,真正需要天天在家做饭的,除了退休的老人,基本上就是全职宝妈之类的。

    不独杜青青。

    这就需要新农人的加入。

    “可以!”

    也是真的开了眼界。

    张硕却也是谈心大起。

    “而且带货商品也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是拼夕夕平台上卖的,那都可以作为推介的对象。在品质上,只要平台严格把关,其实更有保障。”

    “那么,在电商购物赛道,会不会受到这么一种传播方式转变的冲击呢?我认为是会的,比如说,直播带货。”

    “明白了!”

    原时空直播带货虽然被各种诟病,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本身。

    “那当然是方便,让用户不出门就可以买菜,就跟点外卖一样。”

    在座的高管们,又何尝能够注意到这一点?

    他们的生活圈子注定了,要么是在外应酬,要么就是家里请了保姆,跟这些个柴米油盐的琐碎之事,根本就不沾边的。

    因为竞争激烈,虽然菜价一直在涨,但卖菜其实一直是微利行业。

    敢动老百姓的菜篮子,那可是个大问题。

    杜青青本身就是受到外卖业务的启发。

    “传统线下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二道贩子、批发商等中介。”

    社区团购可以将部分成本转移给团长,但是时间效率比较低。

    “这从视频网站、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的兴起,就可见一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