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说说具体情况。” 办公室内,张硕笑着请吕凯在沙发上坐下。 “华夏微电子b轮融资,估值2500亿,计划出让18%股权,一次性融资450亿,堪称是华夏近年来最大的一笔融资。” 这事已经在圈子里传开了,因为华夏微电子的胃口实在太大。 去年二月份,华夏微电子a轮融资,估值就达到惊人的两千亿,表面看,b轮融资将估值调高到两千五百亿,似乎很合理。 但帐不是这么算的。 当初a轮融资的时候,华夏微电子的估值明显就过高,也让当时的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除了萌芽,剩下参与融资的基本都是国家队。 多少有点输血的意味。 近两年过去,华夏微电子并没有拿出甚么亮眼的成绩,连40纳米光刻机都没能取得突破,麾下的中鑫在晶圆代工领域同样也是表现平平。 甚至已经被后来者薇晶半导体远远甩在了身后。 “可以。” “我同意董事长您提出的整合想法。” 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之下,华夏微电子竟然还敢报出两千五百亿的估值,跟不久前稻穗集团的估值持平。 “10%?” 仅是薇晶半导体一家,在体量上就跟青鸟互娱相当。 张硕却是坚定摇头,“对于华夏微电子的这一轮融资,我们要积极参与进去,甚至可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份额。” 最近一年,青鸟互娱的规模基本就是维持现状。 整合之路,也势必要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要漫长。 结果就是,阿狸、腾达、千度不得不各自成立一个协调小组,三天两头地开会,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内部整合。 直属子公司一多,管理起来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难熬啊!!! 问题是,从一开始,从根子上,三巨头之间就各有各的诉求,各有各的小九九,因此哪怕是成立专项协调小组,也未必就真的管用。 哪怕说,青鸟互娱是跟麦粒集团相媲美的造血机器,却也无法掩盖青鸟互娱业务上的单一,以及规模上的上限。 谁也不会以为,华夏微电子能够比肩稻穗集团。 除了没有涉足大文娱领域. 甚至于说,因着魔音科技的存在,会让新整合而成的集团子公司,有望成为腾达+字符跳跃组合体的存在,比之腾达还要牛掰。 尤其是“晚辈”拼夕夕集团。 也是在有意识地控制一级子公司的规模。 吕凯更诧异了,按他之前的预测,顶天了也就5%。 甚至可能越管越乱。 “因而相对来说,整合的难度也是最小的。” 也就难怪说,大爷、二爷等人,要担心萌芽集团制霸华夏互联网。 而不是相反,挑起内耗。 因为这,不少人都吵着闹着要调剂回阿狸,可阿狸虽然承诺会接收合并之后“溢出”的员工,但又怎么会全盘接收? 那不等于将阿狸点评掏空了吗? 且不说阿狸本部有没有这么大的收拢空间,腾达、千度也不会答应啊。 虽然张硕最初的出发点,是要通过整合来减少一级子公司的数量,但本质上,还是要通过整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优化作用。 这是要动真格了。 但这显然还不够。 光是旗下的青蜂物流,规模就已经超过了青云数据。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所以。 确实是很迪奥!!! 两家已经独当一面,而且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指不定又在背后搞什么串联,酝酿着什么阴谋诡计呢。 直到现在,息壤科技内部都还暗潮涌动呢。 所以说,时间根本就不站在阿诺集团这一头,眼下的形势,也根本就不允许阿诺集团内部按部就班地完成整合。 可问题是—— 像二叔。 如果合并之后,阿诺集团跟原时空的霉团与大丛典评合并那样,在华夏市场几乎已经没有了像样的竞争对手,那还能慢慢磨合。 而偏偏,未来两三年,又将是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的最佳窗口期。 这种事也不单是发生在阿狸点评,之前萌芽跟华威联合创建息壤科技的时候,不也遭遇过类似的难题? 不再是打酱油的角色。 结果就是。 张硕也没办法跟吕凯解释,问:“截止现在,都有哪些机构认购了?” “不用去管其他投资机构怎么想,我们投我们的,既然还有这么大的缺口,那就一口气认购华夏微电子10%的股权。” 可以想见,现在的阿诺集团内部,到底有多么的混乱了。 吕凯就担心,大老板的消息是否有误。 反正都已经一统江湖了,也不急于一时。 吕凯来到张硕办公室,单独汇报了华夏微电子b轮融资的最新进展。 就更加的微不足道了。 再比如,原本留在诺米典评的大丛典评创始团队,这次在跟阿狸点评的合并当中,却是被彻彻底底地边缘化。 也唯有作为大老板的张硕主动提出来,鹿琦才顺势说出自己的看法。 计划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再向青橙集团发起挑战。 虽然萌芽董事会是张硕的一言堂,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