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329章 未雨绸缪,实业报国,萌芽不当血汗工厂! 7月16日,星期一。 麦粒电子总经理徐茂才从江城考察归来,原本是准备向直属上司顾铭章汇报的,却被顾铭章直接带到了张硕办公室。 “考察结果怎么样?” 这事张硕确实也很关心,虽然是麦粒电子二厂,但眼瞅着麦粒x1发售在即,必须要尽快把厂址定下来,尽早动工。 “怎么说呢,江城那边有优势,也有很明显的短板。” 徐茂才尽可能的客观。 “那就详细说说。”张硕很有耐心。 “江城的优势很明显,土地便宜、劳动力也相对便宜一些,还有地方政策大力支持,项目审批肯定也是一路绿灯。” 相比滨海城的寸土寸金,江城地价那就算是白菜价了。 更不用说,江城方面还给出承诺,签约之后,会将土地转让价格的一半又重新补贴给麦粒电子,几乎就等于是白嫖了。 “既然已经做出战略调整,那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光是唱高调,搞什么拖延战术,非得等到条件完全成熟之后,再来执行,那黄菜都凉了。” 哪怕说是等到家中小神兽上了幼儿园,甚至是小学,每天接送不提,关键有多少人的工作是严格执行“一周双休”的? 徐茂才表示不太理解。 这个是源于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是很难随着时间去改变的。 集团总裁顾铭章,就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 未来发生的产业链转移,说白了,不就是这些个沿海工厂遭遇了用工荒,无法压榨华夏工人,转而去压榨安南工人吗? 这一套把戏,未来是不是又可以套在非洲人身上,一直循环往复? 反正西方是很乐见其成的。 在物流这一块,3c产品却是占有很大优势。 那既然不出海,留给麦粒电子的选择,也就只剩下向中西部转移了。 因为徐茂才从大老板的讲话中,还嗅到了另外一层意思——萌芽不会放弃麦粒电子这一块的业务,会坚持做下去,做长线。 可见这并不是很难预测的事情。 也并不需要谋求控股权。 “那,要不将阿狸也叫上?”吕凯提议。 具体到麦粒电子厂,肯定也就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事先声明,届时,不管其他企业作何决策,萌芽是必须要有大局观的,绝不会轻易将产业转移到海外去。”张硕也是适时表明了他的态度。 虽然说富士坑在业内是获得认可的,甚至被认为是优秀的管理模式,但傻子也知道,这种成功的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工人付出的血汗。 “熟练工人,能就地培训吗?” “不必控股,也不用五五开,我的建议是,最好再找苹铵等机构一起参与进来。”在这件事上,张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低调。 “相比熟练工人,物流的影响倒在其次。” 当然江城也不傻。 “你也觉得不妥,对吧?” 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听徐茂才解释完劳动力的痛点,张硕却没有急着表态。 原时空。 继而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可两家又都同处滨海城,互联网银行又是新兴事物,如果一家申请一张银行牌照,那估计遇到的阻力会不小。 去安南压榨安南的年轻人,它不香吗? “你们都以为,我做出这样的决定,仅仅只是出于履行社会责任,是在感情用事?”张硕多聪明啊,如何看不穿两人的小心思。 消息一出,各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股价迎来一波上涨,尤其是在移動互联网领域布局颇深的大公司,比如腾达,更是一日上涨8%。 腾达借鉴起来,估计也是毫无压力。 继而形成一个新产业集群。 “你是不是认为,像福士坑那种,搞封闭式的半军事化管理,将无数年轻人训练成毫无自我意识的流水线工人,每天准时准点上班,就是好的?” “那这件事的后续,就交给你去办了,包括跟腾达、苹铵那边的对接。”张硕也是顺势当起了甩手掌柜。 无论是致富宝,还是麻衣金融,阿狸都是走在华夏前列的。 产业配套、熟练工人、物流,中部地区的短板就是沿海城市的长板,也就难怪沿海城市能够率先发展起来,天选之子了属于是。 完全依赖进口,很可能就会被卡脖子。 “麦粒电子绝不能成为这种血汗工厂,而且这种模式,随着华夏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轻人的觉醒,也注定了无法持续。” 江城虽然只是三线城市,但在三线城市中也还算是不错的。 “您放心吧!” “股权怎么划分,是五五开,还是争取控股?” 这很无奈,也很现实。 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招收本地工人,就不太可能像在滨海城、在莞城这样,实施严格的作息以及考勤制度。有要提前下班接娃的,有周末要在家带娃的,家里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那也得请假吧?加上在本地生活的,人情往来比在外面也更多,时不时也要缺席个一天半天的。” 再比如说产业配套。 哪怕说未来发展到一定水准,某些领域也还是非常有必要实现自给自足。 当然了,团结归团结,该斗争的领域,那也还得继续斗争。 敲定麦粒电子二厂的事情,下午,张硕又跟轮值总裁吕凯碰头,商议跟腾达一起,联手在后海筹建薇众银行的事情。 “未来中低端制造业的出路,要么就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么就是出海找机会。除此之外,我很难想象还有第三条路可选。” 徐茂才又不傻,可不敢点头应下。 基于此,张硕自然也就没兴趣去争夺薇众银行的主导权。 资本都是血淋淋的,只为追逐利润而生。 “说说你的最终结论。” “恰恰相反,在麦粒电子还活的比较滋润的时候,在江城方面诚意还非常足的时候,提前实施产业转移,在转移中提前发现各类弊病,并且在经营管理的实践当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长远看,这难道不是更优解?” 这都是无法避免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