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青橙集团诞生记!-《天天撒币》


    第(3/3)页

    无论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都是线上跟线下紧密结合的产物,两者缺一不可的那种,跟外卖业务还有所不同。

    尤其是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本身就是最近一年才陆续设立的,无论是人才积累,还是办事效率,都无法跟事业群架构相匹配。

    共享充电宝在店内使用,共享单车停在店外。

    事业群更加强调萌芽集团总部管控,青橙集团则具有更大的独立自主权。

    但这明显还不够。

    骄阳控股本身就是海外事业部。

    直到周边打工人,都下意识地将青橙小筑当作是另类的“职工之家”,“英语之角”,“一站式生活服务提供商”、“家、公司之间的第三个生活节点”。

    不能说做错了。

    怎么想,都很别扭。

    当然了,后续共享充电宝也能进驻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商超等公共场所,而共享单车也能从商业区扩展到居民区。

    张硕笑着摇头,“即便是纠偏,那也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回到原点。我的想法是,以青橙零售、青橙科技为核心,组建青橙集团。再以青橙集团的名义,开展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业务。你们觉得怎么样?”

    毕竟分家之后,两家子公司都已经获得长足发展,规模与分家之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自然不可能说再合并为一家子公司。

    就很头疼!

    共享经济的真正精髓,并不在于能够从中获得多少利润,而是为本地生活服务类app拉来流量,同时增强用户粘性。

    除了以上客观因素,还有一点,就是张硕本人对事业群架构并不怎么认可,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事业群架构,其实是存在一些先天缺陷的。

    “就是事业群。”张硕也是当场给予认证,“新组建的青橙集团,可以视为萌芽集团下属的新零售以及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

    两者其实还是有点细微差别的。

    他现在抛出的策划,搁在三五年之后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奇的,无非也就是共享经济领域的两朵小——

    “既然之前将青橙科技从青橙零售分离的做法是欠考虑的,那么,将错误纠正过来便是。”张硕主动拦下责任。

    张硕下意识用手指敲击桌面,也有些头疼,现在回过头看,当初决定将青橙科技从青橙零售分离的决定,确实有些草率了。

    那也太对不起在cbd区的昂贵租金了。

    在青橙小筑,打工人既能买到急需的电池、耳机、雨伞等小商品,又能吃到安全放心的快餐,还能提供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服务。

    组建青橙集团,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贸然改变组织架构,只会是弄巧成拙。

    青橙咖啡、青橙奶茶因着价格实惠,更是受到不少打工人的青睐。

    虽然说在提供外卖服务之后,青橙小筑七成以上的收入都来自外卖,但不代表说,青橙小筑就只是一家线下外卖小店。

    “这两项共享业务,是交给青橙零售来做,还是青橙科技?”杜青青倒是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顺带问出了问题的关键。

    “我没意见!”

    裴卫平率先表态。

    “我也没意见。”

    杜青青略带深意地瞧了裴卫平一眼,对于青橙集团总裁职位的角逐,裴卫平显然比她更具竞争力。

    昨天光顾着吃瓜,差点耽搁更新,罪过,罪过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