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极了。”孟海笑着说道,“比拖拉机可快多了。后面有空间还能拉东西,老何回去后,别提多羡慕了。” 他扫了一眼看到后院还停着三台嘎斯车,便问道: “这是……又拉来三台?” “嗯,先前拉来的卖完了,我看这车比较受欢迎,就多拉几台过来。” “那我回去得问问老何,如果他愿意的话,买一台回去,办事会方便很多。你也知道,我们那村子离县城太远,想买个东西,开个拖拉机过来都得两个小时。” 这些都是闲话,孟海过来主要还是因为修路的事情。 “山边雪化完,路已经干透了。我昨天开车进山看了看,山里也化的差不多,所以这趟过来我想着和你说一声,再过两天,就带着人进山修路,先修半个月。” 清水河子距离南山比较近,按气候来说比四队这边还要凉一些,播种的时节差不多都到四月中下旬了。 所以播种前后,都可以修一段时间路。当然李龙也清楚,这也是孟海在为村民们争取赚钱的路子,毕竟现在开春,正是用钱的时候。 而在农村,一般情况下只有到了秋收的时候才能来钱。像四队有水库,有些人可以逮鱼卖钱;清水河靠山边,如果有猎人的话,打猎也行。 但现在国家慢慢对打猎进行管控了,平时不训练的话,用枪也比较难,所以这一条也不太行。 修路虽然累,但有钱赚啊,村民们也都在找孟海,希望他能带着大家尽早到山里修路,把赚钱回来,这样播种种地的时候,才好买农资。 “咱们这条路修进山里有四十公里了吧?”李龙问道。 “有了,从哈里木他们的冬窝子算起都有四十公里了。如果从进山口算,那得有四十五公里。”孟海对这个还是挺熟的。 “那修路每天来回就比较麻烦了。” 孟海点点头,说道: “所以我打算这回去的话,多带一些物资,人不带多,进去后就住在山里,我的小四轮拉物资,你的那台东方红修路,我再把这台嘎斯车开进去,有啥需要的来回用嘎斯车拉就行。” 显然,孟海已经想好了: “到地方后我们就挖地窝子,这样也能多住几天。” “这样吧,我掏钱,咱们在供销社买两顶大帐篷。”李龙说道,“这样的话,不用挖地窝子了,在帐篷里住着方便一些,当然你们要想住地窝子,挖着也行。” 李龙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山里住过地窝子的,说实话,虽然暖和,但真不方便,而且很潮。 “那真是太好了,帐篷不光能住人,还能放物资。”孟海挺开心的。 “半个月的话……你打算带多少人?”李龙问道。 “二十个人左右吧。多了不好住,少了不好干活。”孟海说道,“剩下的路修起来可能也会比较麻烦。” 越往里走,山势越高,自然会越麻烦一些。 “那我算一算,”李龙想了想说,“我给你先拿三千块钱,你收着,购买物资啥的你看着点。” “行。”孟海点点头,这趟过来一个是请示李龙看能不能修路,另外一个就是要钱,去年修路剩下的钱不多了。 “看我着记性。”李龙给孟海拿钱的时候,孟海急忙去嘎斯车里取来一筐开剥好的小狗鱼,说道:“今天早上下地笼子逮的,逮完后就开剥了,中午你们做着吃。” 除了鱼,还有一筐鸡蛋,能有四五十个。 李龙也没客气,走的时候给他带了一些风干肉和鱼肉。 孟海说现在不急买帐篷,买了也拉不回去。他现在把一些物资买回去后,开小四轮拖拉机过来再买。两顶帐篷放嘎斯车里盛不下。 孟海离开后,李龙想着抽空也得去看看哈里木他们。自己在伊犁那边见到了别克的亲戚,他们也是哈萨克族,说不定还有点关系呢。 孟海走后,李龙先把鱼和鸡蛋放回大院子,然后开着嘎斯车去百货大楼买了一些物资,再开回大院子。 李龙回来的时候,杨大姐已经在做饭了。最近杨大姐管理工坊越来越得心应手,不需要每天在那边跟着干,有更多的时间照应着这边。 李龙想着岳父顾博远去伊犁也不错,现在回想想每天的生活,顾博远以前在饭桌上偶尔还会和杨大姐说几句话,现在基本上不说了。 挺尴尬的。 看着李龙拿回来的小鱼和鸡蛋,她笑着说道: “嘿,这是别人送的吧?今天又能加餐了。” 小鱼就用辣皮子一起炖上,正好中午蒸的米饭,杨大姐原打算用新下来的韭菜炒鸡蛋,然后炒个洋芋丝的,现在就又多了一道。 中午吃饭的时候,顾晓霞就给她爸说了自己的想法,让他多带些有用的东西,过去注意安全,然后就是在那边有啥事给这边打电话。 李青侠也挺兴奋的,他在饭桌上说自己学了不少的东西,没想到这里面门道还挺多。 顾博远则给李龙说,他走后不久,有个二道贩子过来卖皮子,顺便看了看车,说想要买车了。 李龙就说那就等等吧,等自己从山里回来再说。(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