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便宜不?”谢运东关心的是这个。 “便宜,估计不超过一万就能弄到。”李龙虽然没具体问刘山民这车什么价,但估计不会贵。 “车咋样?”谢运东有兴趣了,邓桂兰也在边上听着。 “开是肯定能开,二手车,肯定是有小毛病的,不然也不可能那么便宜。不过苏联车有个好处,就是皮实,开到山里都没问题。” “那弄一辆!”谢运东笑了,“便宜就行!开着汽车咋说也比开拖拉机方便。至于县里……不去就是了。实在不行到时开到县城边上,放到谁家院子就行了。” 这时候交警还非常少,毕竟整个县城都没多少辆汽车,真没那个必要。 “行,你要轿车还是面包车?”李龙问道。 “咋?还能选?”谢运东好奇起来,“你能搞几台啊?” “不知道,反正得有好几台。”李龙含糊的说道。 “要面包车!”邓桂兰在旁边插嘴,“轿车太显眼了,咱一个农民,开啥轿车?” 虽然玛县街面上还没怎么看到过轿车,但电视上有啊。 这玩意儿过两年就多了,夏利会出来一大批。桑塔纳也有了,但眼下是真少。 “面包车……”谢运东其实是想要轿车的,毕竟那玩意儿显眼啊。 “面包车能装,装东西装人都行。明年要是咱也开地种棉花,那不得请人?请人的话,你开个轿车算啥?”邓桂兰这个时候非常清醒,“咱是农民,咋好用咋说!” 谢运东也同意了。 妻子说的是实话,这时候,还真就是以实用为主。 “行,既然你要面包车,那我给你留意着,到时到了,把你叫过去你自己看着用。” 从谢运东家里出来,李龙又去了陶大强家里。 出乎意料的是,陶大强要轿车。 几千块钱,他掏得起。有妻子孩子了,最近进取心都有点退缩,但是说实话,还是要跟着李龙干。 所以无论是陶大强还是谢运东,都想着明年跟李家一起种棉花。 请人的事情都已经提上了日程,而且按陶大强的想法,冬天就给老家那边说,也是想让老家的亲戚过来。 梁大成要面包车,几千块钱他是真掏的起,不过他也说了,要便宜一些的。 他还要想着给新建房子。 “双成说了,不回队上了,到时就不给他要宅基地了,但还得给老三盖房子。”梁大成说道,“到时看能不能把老三的地基要的和家里近一些,然后这两年就盖起来。” 他也要种棉花,但没打算请人,说自己家人先干着再说,实在不行找零工。 现在的玛县已经出现了临工市场,有城市里没工作的人会带着工具在那里等着,等人把他们拉回去干活。 不过规模不大,毕竟县城人少。 石城老街那边的临工市场要大一些,种棉花的兵团职工会早早过去找一些人帮着拾棉花。 这一下子就去了三台汽车,再加上大哥那里一台,四台车有了。 王明军和赵宗明那边李龙还没提,李龙估计王明军肯定是会要一台的。 再加李向前的一台,这就差不多了。 自己肯定也要留一台。原来打算是想着要去乌城买台大发,但如果刘山民能拉来面包车的话,他留下一台用就行了。 至于手续,找李向前应该能给办上。这时候汽车手续还比较随意,想来应该能给安上。 有正规的入关手续,李龙一点也不担心其他的。 大扫把活干完,今年赚的比去年少一些,主要是李龙觉得大家足够辛苦,所以把大部分利留给了干活的。 兵团两个连队、孟海、梁文玉那里,李龙给的都是四块五一把,怎么从下面收,看他们自己。 孟海和梁文玉就比较大气,自己留五毛钱算是检查费,给村民每个人四块一把,村民积极性更高。 王明军和赵宗明那边怎么分配,李龙没管。 大哥那里,李龙没打算赚钱,让大哥给村里人按四块钱收,剩下的两块钱是大哥赚的。 李建国死活不要,占弟弟便宜太多,他说再这样算自己这个大哥就没脸了。所以也是按四块五算的,李龙好说歹说,让大哥赚一块钱,也就是五块钱收的。 最后李龙赚的差不多是五万多块钱。 供销社那边没赚啥钱,他打算等汽车来了,除了便宜给李向前一台外,还要捐给供销社一台,大家共用那种。 这几年从供销社拿到的好处不少,眼红的人自然也多。 所以李龙知道应该给供销社一些实惠,这汽车送给供销社大家用,至少能平息一些人的怨气和嫉妒。 当然这些都是设想,能不能实现,要看刘山民能不能把车给合法的弄进来。 不合法的,李龙坚决不碰。他只想当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农民。 九月二十八号星期一,李龙把休息了一天的明明昊昊送到幼儿园,回来想着是不是这两天要去清水河子一趟,因为农忙差不多快结束了,小海子的闸门和山里的桥该修了。 这时候十一月初就要下雪了,冬天来的比较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