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许就开了这四队种棉花的先河了。 前几年分产到户是一次分地,九七年九八年是土地二次承包,那以后就可以开垦大片的盐碱地当个地主了。 这么久了,李龙也这么有钱了,依然是想当个地主然后坐收地租的。 三下五除二把即将到来的族人安置问题说好了,然后就没啥事情了。 即将收麦,各家都在准备工具,还有要荫麦场了。算是托李龙的福,这两年四队用镰刀的少多了。以前割麦前各家都得把镰刀磨得快快的,不然的话割麦不利索影响速度。 现在有了收割机,几乎没人再人工割麦了,那活太难干,没人会想着没苦硬吃。 所以镰刀也磨,但用的少了,大多是要去苇湖、小海子割一些苇子来做绑麦捆子的腰子。 “老王家种的麦多,听说打算请康麦因过来收割。”李建国感叹着,“他家也算是大户了,那割着才方便,直接把麦子收了,就是可惜麦杆子都落地里了。” 这时候种粮不光讲究颗粒归仓,还讲究物尽其用。 把麦子割了打场后,麦子收了交公粮,麦杂头喂鸡,麦尾子(麦子壳)拓土块,麦草直接卖给造纸厂。 几乎一点浪费都没有。 但用康麦因收麦,那除了能把麦子收回来,剩下的麦尾子麦杂头和麦草啥的,都没有了。 甚至于如果康麦因开不好,还会遗漏大量的麦子在地里。 这跟棉花大批量种植后开采棉机一样,一要看机器二要看驾驶员。操作不好或者有意不好好操作,一亩地收五百公斤的棉花也能降到四百五十公斤,剩下的就直接给浪费到地里了。 所以李建国才会如此说。 毕竟能吃饱饭没多少年。 浪费不起的。 但是王家做法也没错,一两百亩地的麦子,哪怕是用收割机来收,哪有那么大的麦场来打?而且要打多少天? 总的来说,有利有弊吧。 “小龙,你那个收购站能不能再进人?”老爹李青侠问道,“如果老二媳妇的弟弟过来,干不过来,他那边不好安置,你能不能给找个活?” “找不了。”李龙摆手,“我那边人都够着哩。现在人家活干的好,我也不能把人给开掉。再说了,虽然来的是亲戚,那干活可不一定能行。 实在要是人多,这边不需要,那我就给安排到老马号放羊去。” 老爹撇撇嘴,想着这也就是开玩笑吧。 情况其实就是这个情况,李龙明显是不想再干那种事情了。 他没想着把自己搞的收购站和肉干加工作坊弄成家族小企业。倒不是信不过老家的人,主要是现在人家干得好好的,效益好、工作积极性高。 突然塞进来一个人,干得好了当然好,万一干得不好了,又仗着是李龙的亲戚搞一些事情,那就比较麻烦。 除非开辟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否则的话李龙不会再往自己这边塞人。 “老爹,不用想那么多,咱家这么些地哩,两三个人还是能安置好的。”李建国也说道,“人来了,正好先有人跟着我在队里割麦去。别让他们觉得在北疆赚钱容易。 只要能下苦,这钱就好挣,要是觉得在自家亲戚干活,随便干干就想拿钱,那也不可能。” 这事就揭过去了,等人来了再说。 距离去乌市拿裱画还有几天,李龙第二天就开车去了奎屯。 打药机的图纸完善的差不多了,作为一个农民,他干活的农活可不少,最熟悉的自然是棉花。 虽然这一世目前还没种棉花,但该考虑到的都考虑到了。 杜厂长在办公室里听着李龙介绍着自己设计这个药罐的初衷和想法。 “那么你想要的分成方法和清雪机一样?”杜厂长问道。 “可以。”李龙自然没意见。一个清雪机,就这不到一年时间里,给李龙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而按杜厂长的介绍,清雪机的市场将长期存在。哪怕过两年可能没现在这么火爆了,仿制品会大量出现,但因为本厂是最先开发出来的,牌子在。 只要质量过得了关,那些公家的机关单位肯定还是想采购自家厂子里的机器的。 所以每年都可以给李龙分不少的分红。 “我现在主要考虑的是老杜你会不会高升,高升后我和厂子之间签的这个合同,还有没有法律效力。”李龙现在想的是这个。 杜厂长也知道李龙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政随人兴,人去政息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这一点李龙同志你放心。”杜厂长笑着说道,“如果放以前我还真不敢给你保证。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这两年我们厂子的效益情况市里很清楚。 而作为个过程的主要负责人,我的能力也得到市里的认可。所以呢,我们厂子经市城报请伊犁州那边同意,已经升格了,我的级别也因此提了一提。所以短期内,我是不会离开的。” “那就太好了。”李龙笑了,“这样的话,我就放心的把这项技术交给你们了。咱们合作有基础,不用搞那么多扯皮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