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时候初冬,炭价就涨了起来,往往是六七月时候的一点五倍左右。 其实涨也涨不了多少,毕竟整个天山山脉下面几乎都是煤。本地人都清楚,从东到哈密,西到昭苏察布查尔,再到出国,天山山脉下面隔不远就有一个煤矿。 而且在准东,也就是天山东部和准噶尔盆地东边,有着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从那时候一直开采到上一世李龙离开的时候,还在开采,后来干脆就在那里搞了不少火电厂,就地发电。 毕竟那里还有一个烧了一百多年的露天煤矿,从清朝的时候就在烧,一直烧到李龙上一世过世的时候还在烧——你想想那里有多少煤吧。 “一吨多少钱?”李龙问道。 “一吨十五。”司机喊了一个数字。 “全要呢?不便宜吗?”李龙又问。虽然这个价格在他看来,其实挺便宜的了,毕竟一吨煤,在这个年代,三口之家节约一点,能烧一冬天——当然不是后世那种敞开了烧。 “全要的话,一车一百。”司机看李龙是真心想要,“不过我这车不是自卸车,我不管卸。” “行。”李龙说道,“那跟我走吧,这车炭我要了。” 司机倒是有些不相信了,问道: “你是哪个队的?” “新湖的。” 司机扭头看向了老张张经理。 “新湖的?谁家的?”老张和这司机有点交情,这时候肯定是要帮忙的。 “李家,李建国是我哥。”李龙报出了大哥的名字,他相信老张应该知道大哥的名号。 “你是李龙?”老张愣了一下,他不仅知道李建国,还知道李龙,毕竟这近一年来,李龙的事情还是挺张扬的。 “老张,你知道他?” “知道。是李龙的话,那你跟着去吧,这小伙子家不缺钱。”老张的表情有点复杂。 李龙不知道老张想到了啥,他对司机说道: “走吧,我骑自行车在前面带路。你要知道我们村的话,直接开到老马号那里也行,我后面骑过去。” 司机见老张都说了,便相信了,站起来狠抽了几口,把烟屁股扔到炉子边上,和老张打了个招呼,出门开车去了。 他说不零卖也是个噱头,想要提高点价钱,这年头除了单位,谁家能买一整车煤? 没想到还真有一个! 这年头农民家里用煤,没有超过一吨的,都是买一些应急,就交九和三九那最冷的几天,剩下的烧木头应急。这时节,队里其他人家打完苇子,就一个个出去到红柳滩上刨红柳和梭梭根去了。 李龙,算另类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