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看看国内,今年每个人会再分三亩口粮田,这样每个人的口粮田是五亩地。而按这五亩地交的土地管理费、农业税也就是公粮只占一小部份,只要这些有地的农民不作死,这地混个温饱是完全没问题的。 而且再过两年就要开始第一轮土地承包,这时候全村的地就会承包给个人,有能力就多包一些,没能力就少包一些。 到九八年九九年,十五年土地承包到期后,会再延长到三十年,也就是到二零二七年土地政策不变……上一世李龙没活到那时候,不知道那时候后面会怎么样。 但本村的老农们都乐观的说,到时估计还是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因为人口增长已经开始放缓,地相对来说,反倒越来越多。 比如现在村里的地有一两千亩。等到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时候,许多碱滩被开了出来,队里的地变成了四五千亩。而等到新世纪过后第二次棉花大涨价的时候,队里的那些荒地一下子值钱起来,全村耕地地也一下子变成了七八千亩。 当然,在棉花刚一涨价的时候,农资就一下子疯涨起来,顾博远的话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有点道理。 “真要分口粮田的话,那真就吃饭没问题了。”顾博远点点头,“只要勤快点儿,顾一家老小没问题。头脑再灵活点,那富起来也不是大事。” “就是嘛,顾叔,你的脑子活,其实完全可以搞点其他的。” “我懒得费那个心思。”顾博远摆摆手,“晓霞有了正式工作,我就再没啥心事了。接下来就看你们结婚,到时生几个娃娃,能经常过来看我就好。你不进城也好,在村子里,娃娃跑过来看我也方便。” 顾晓霞在厨房里不时听着这边说话,听到这里,脸就红了。 “那计划生育了啊。”李龙苦笑,“还生几个娃娃……” “大不了罚点钱,你还缺那个钱?”顾博远瞪了他一眼,“至少两个——你大哥家那样就好。多几个也没事,反正你大哥大嫂,我都能帮着带。” 行吧,老一辈人“人多力量大”的观念肯定是抛不下。 李龙果断换了个话题,不过脑海里想想,自己有两个娃娃的话,也挺好。 不过他记得好像农村这边有政策,头一胎生女孩的话,四年后可以生二胎。只是不知道如果生两个,会不会影响顾晓霞的工作。 好吧好吧,想远了。 这边的计划生育远没有内地执行的那么严。上一世李龙在短视频里看到过许多执行过于严苛的案例,基本上在本村甚至本乡是没有看到过的。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边执行的比较好。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顾晓霞在屋子里喊了一声: “爸,李龙,你们把桌子收拾一下吧,准备吃饭了。” “这就吃饭了?”顾博远有些疑惑的看看天,“这才没说一会儿话嘛。” 李龙看了看手表,十二点多了,要说饭点有点早,不过顾晓霞既然说了,那就收拾桌子吧。 把桌子上的水果吃食端到一边小桌子上,顾博远拿着挂在棚下铁丝上的一条毛巾把桌子胡乱擦了擦,那些吃剩下的东西都落在了地上。 李龙准备拿扫把去扫,顾博远摆摆手: “别管了,下午一块收拾。去端东西吧。” 李龙洗了手去端菜,先上桌的是凉菜。 “爸,李龙,你们先吃着,要不要喝点儿?热菜快得很。” 顾晓霞知道顾博远心里其实憋着不少的东西。以前没感觉到,现在自己上班了,感觉就很强烈。但顾博远不会和她说。以前可能会和李建国说,但也不会说很多。 现在李龙是准女婿,刚才听着两个人聊着还挺不错,顾晓霞的意思,就是想让李龙陪着顾博远喝点酒。喝酒了,顾博远能多说些话,也不至于会那么郁闷。 “行,今天高兴,喝点儿。”顾博远说道,“小龙,你下午没事吧?” “今天就是过节,能有啥事儿?”李龙笑笑,“咱慢慢喝。” 一瓶老酒打开,两个杯子都倒上。这时候是小瓷酒盅——再过几年,就没有了。李龙记得梁东楼老爷子用的还是那种老式的酒壶,喝的时候还要把酒温一下。 以前他不理解,后来有一次回老家,堂兄弟带他去县里吃饭喝酒,菜还没上来先每个人倒一杯子——一百五十克的那种一次性纸杯,一口半杯,喝下去感觉那酒是凉的不是辣的,李龙当晚就不省人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