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难道能从一个错误的题干,推导出正确的答案吗? 对此,安娜妈妈的回答是:能。 而且非常的简单。 她给大家展示了一下现场的出土照片,主要是人类残骸和青铜器埋在土里时的照片。 接着又展示了德国权威机构出具的碳14报告,证明发现的人类残骸,年代在公元前16世纪左右。 也就是3600年前。 到这儿,她理论上的东西就全部展示完了。 接下来就是青铜器的实物展示环节。 十五把青铜剑,全部放在玻璃展柜里,用推车推了上来。 这一招,张扬直呼学到了。 装在展柜里,想看只能隔着玻璃看。 青铜器不上手的话,被发现问题的概率起码降低了三分之二。 难道李教授他们是这么看的? 那真不怪他们。 这个环节,现场的学生可以轮流上台欣赏青铜剑。 张扬旁边那个男大学生最积极,一马当先的冲了过去,是第一批看完的。 回来后,他坐着感慨道: “3000年前,西欧确实比华夏的青铜技术先进啊!” 这话一说,张扬又忍不住了。 在来之前,他代入的是安娜好朋友的视角,所以会觉得来这里是坐牢的。 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坐牢,但是反向的。 “不是,你怎么看出来先进的?”张扬忍不住反问道。 “哥们儿,伱一看就不懂青铜剑啊!” 男大学生非常专业的分析道: “人家的剑是3600年前的,剑长普遍达到了40厘米以上,有的甚至有50厘米。” “但是在华夏,3000年前的青铜剑,普遍也就30厘米的样子。” “一寸长、一寸强,这话总听说过吧?早期的青铜强度不够,铸造的武器太长容易折断,人家能造这么长,说明他们的青铜冶炼技术好啊!” “领先了我们600多年还不止。” “我……”张扬拳头攥紧了。 “张扬,你还OK吗?”安娜轻轻凑过来,在他耳边小声的问道。 张扬打字回复说: “我没事,就是坐久了屁股有点不舒服。” “不好意思,那等会儿我帮你揉揉?” “不用了,咱们还是安心看完吧。” 张扬刚发完消息,他期待中的“英雄”站出来了。 一位上台看青铜剑的学生,非常机智的溜达到了讲台后,通过麦克风向大家说: “不是吧?你们在场的人,不会真的相信,西欧在3600年前,就有这么好的青铜剑吧?” “大家刚才没看到,青铜剑出土的时候有一张图片,剑是紧紧挨着骨骼的,但是骨骼上面却一点儿绿色都没有,这合理吗?难道几千年的时间,分子不运动的吗?” “我知道你们学历史的,不懂什么叫分子间的运动,那染色这个词,你们总知道吧?铜锈粘到衣服上会染色,为什么出土时的土和骨头不会?” “因为像素不高啊!” 张扬旁边的男大学生站起来答道: “这位同学,你一看就没有进过考古现场啊!现场一般水汽很足的,相机很难拍清楚。” “我觉得你的关注,更多的应该放在青铜剑本身,还有附近人类残骸的碳14检测结果上。” “刚才我已经和我旁边的这位老哥讨论过了……” 男大学生指了指张扬,把他刚才说的,关于青铜剑长度和锻造技术的理论,又说了一遍。 张扬在旁边听得手好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