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安娜的妈妈,是考古队的?” “不知道诶,她没跟我说。” “那你倒是问啊……要不你干脆一次性问个清楚吧,这样一点点问,太麻烦了。” 张扬让小沈先把这件德国青铜剑的情况搞清楚。 具体怎么问她自由发挥。 因为她本身就是问题大王,如果她能问到自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张扬应该也都懂了。 两个妹子叽里咕噜了半天,张扬手里的茶都冲得没味儿了,才终于停下来。 “问清楚了,她妈妈不是考古队员。” “她家里是开考古队的。” 小沈把问清的事实娓娓道来。 原来这个德国妹子的母亲,是当地一所大学旗下考古队的老板。 国内的考古队,经费是上面拨付的。 但是安娜母亲的考古队,需要拿出研究成果去游说机构和富商,找他们要补贴和赞助。 之前她家的考古队,一直在希腊的某处古遗址里发掘。 用安娜的话说,她母亲每年只在希腊待一個月,发掘出一点东西后,马上用这些成果去找赞助、开讲座、办展会。 一点儿不敢多挖。 生怕挖完了找不到新的遗址。 可惜,他们的运气不太好。 前年,遗址那边去了一支和当地政府合作的华夏考古队。 半年时间,就把遗址发掘了个一干二净。 直接给当地欧洲的考古队卷疯掉了。 到了去年,眼看考古队要出现财政问题,安娜的母亲没有办法,只能买了一些仿品,自己埋自己挖,总算延续了一年一度的考古大发现。 那把青铜剑就是。 不过因为当时情况比较紧急,他们选的东西没那么真,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不少的质疑。 所以这次,安娜想定制一点更真一点的。 家里那边坑都挖好了,就差里面的青铜器了。 张扬听完,表情不是一般的惊讶。 这两个姑娘,真是一个敢问,一个敢说啊! 两人性格确实像,怪不得语言不通都能交朋友。 经过小沈这么细致的描述过后,张扬也终于想起来,自己在哪里看过那把青铜剑了。 以前博物馆的群里,有一个留学回来的博士,非常热衷于在群里发西方的考古新闻。 那张照片,那个博士发过。 发完还艾特了群里的青铜器专家,问他们怎么评价。 当时的副馆长说了一句话,张扬至今印象深刻: “欧洲的同行也是很难的呐,他们能发掘的东西没我们多,考古队的数量却是我们的好几倍。” “人家就骗点经费而已,没必要揪着不放。” 这个说法,和安娜今天的表述不谋而合。 原来现实真有这样的情况。 “师兄,德国的青铜器能造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