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廖主任送拍的时候,明确对他找的“白手套”说,东西的起拍价定在350万。 这个价,杨老师一听就知道,对方是懂行的。 也就没起什么歪心思。 但是张扬明显不一样,说价格的时候含含糊糊的,不够坚决。 杨老师一看就懂了。 这小伙子,恐怕不知道他的画是真品啊! 事实上,张扬还真不知道。 所以杨老师马上有了把货“骗”到自己手里的想法。 一开始,他找了个博物馆的借口。 可惜被拒绝了。 随后,他又想到了压起拍价的方法。 即使是拍卖会,也不是每个人都懂画的。 很多人会看起拍价,来确定机构给出的估价,进而确定东西的价值。 如果一件黄庭坚的作品,10万的起拍价,基本就是明牌告诉大家: 这画是后仿的,可能就题跋里面的字值点钱。 杨老师想通过这种方式,劝退一些人,然后自己以非常低的价格拿下这幅《兰亭集序》。 “这小子估计是穷疯了,没底气还敢要50万的起拍价。” “有些赌性重的买家,估计会出手。” 杨老师感慨了一句,张扬的提价,多少还是打断了他本来的策略。 不过还好,他满肚子坏水儿。 “妹儿,你照我说的安排下去。” “《兰亭集序》给我安排在第一個拍卖,同时找个托儿,和我对着抬价。” “我跟他一唱一和,先把那些没眼力见的散户给赶出局。” “另外,参加拍卖会的那几家机构,你也知会他们一声,让他们给我个面子。” “就说我是替博物馆来拍的,让他们别不上道。” “咱们控好价,尽量在一百二十万以内拿下。” “明白了。” 冯经理点点头,看向杨老师: “老杨,那这次咱们能挣多少啊?” “送到国外的话,应该能挣个小一千万吧。” “这么多?” “废话。”杨老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智慧是无价的,这才哪跟哪儿。” …… 拍卖会当天,房地产公司的詹总、省城来的杨老师,都提前来到了现场。 廖主任本来也想来的。 他那样的人设,去拍卖会凑热闹也很合理。 廖主任想着,先在会场外面的厕所里,偶遇一下詹总。 他想和对方沟通一下最后的成交价。 因为前几天又有人找上他,出的价更高,他想看看詹总愿不愿意再加一点。 可他没想到,早上刚一出门,在楼道里就被专案组给按住了。 连个通风报信的机会都没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