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兄弟定策(下)-《新宋英烈》
徐绍安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去和柴荣交涉的具体人选还没有最后确定。原本以为兄的意思,还按照当初保兴庄时的成例,由我代表咱们兄弟去后周军营见柴荣,把事情跟他说清楚。毕竟为兄是咱们兄弟中最熟悉柴荣同时也是柴荣最熟悉的一员,与柴荣交涉起来相对要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一些。
可在委员会就这事进行讨论时,五哥却提出要与我一同前往,并表示柴荣此前曾让去山海关‘劳军’的赵匡胤向他提过希望能与自己在幽州城一晤。考虑到柴荣以天子之尊,却能如此放低身段的与自己进行交流,而赵匡胤在向自己转达这一邀请时也表现得非常恳切,所以五哥在离开山海关回幽州之前便欣然接受了柴荣的邀请,并表示将会在回到幽州城五日之内去后周军营中觐见柴荣。
虽然为兄以及大哥、七哥都对五哥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并认为五哥的安危乃是关系到咱们整个团队的重大问题,五哥不与众兄弟商量便自作主张是不合咱们团队规矩的,是不能算数的。但五哥似乎并没有改变自己决定的意思,而是再三强调人不可言而无信,如果吾等兄弟要是硬不让他去,便会令其背上一个言而无信的骂名。结果,几位委员为此争论不休,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还是七哥提出了折衷方案,建议将这个问题拿到这次会议来由大家共同讨论。”
“这事还用得着讨论吗?大家肯定是不会同意五哥去见柴荣的。”曾志林闻言插话道。杨新和穆特尔听了也是纷纷点头称是,表示赞同。
钱远山在深思片刻后却说道:“我觉得,五哥执意去见柴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十一哥此话怎讲?”曾志林有些不解的问道。
“我是这么想的。”钱远山解释道,“一方面,正如五哥此前在委员会会议上所说,其已经答应了赵匡胤,表示自己接受柴荣邀请,在回到幽州后一定会去后周大营中觐见。如果他不去后周营中见柴荣,且不说会被后周君臣看扁,以为五哥是个胆小怯懦、贪生怕死之人,单就从诚信的角度上讲,其不但会被后周君臣所嘲笑,而且也会被天下人耻笑。这既是对五哥个人品行的极大玷污,也会对咱们整个团队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柴荣此前之所以会在幽州城下一待两个多月,而且还屈尊纡贵的派自己最亲信的大将去给五哥传信,表示自己希望与其一晤的迫切心情,就是为了能与咱们兄弟特别是被外界看做是咱们‘清园’兄弟领头人的五哥当面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将幽云十六州的问题解决好。如果五哥这次不去见柴荣,那么对柴荣来说就等于是拿自己的热脸来贴咱们‘清园’兄弟的冷屁股。这样的羞辱,漫说是身份崇高的帝王,就算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会心生怨恨。即便现在双方实力差距较大,柴荣不能马上兴兵报复,但其必然会想各种办法来孤立、为难、打击咱们这些兄弟,这对咱们团队的发展同样相当不利。
况且,后周君臣不是傻子,双方实力的差距明摆在眼前,我相信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慎之又慎、三思而行。所以,我觉得柴荣无论多么不愿意将幽云十六州交到咱们兄弟手上,后周的文臣武将无论多么不愿意看到咱们兄弟后来者居上,与他们这些老臣、重臣平起平坐,都不会铤而走险,拿自己和数万将士的身家性命来冒这个险。我以为,只要咱们部署得当、在五哥去之前把准备工作做足,量他后周君臣也不敢把五哥怎么样。”
说到这儿,钱远山略顿了顿,双眸之中杀气逼人、寒光闪闪,恶狠狠的说道:“如果后周君臣真的脑残到要对五哥不利,那么咱们就让他们和他们手下的那八万人马给五哥陪葬。”
钱远山的番话得到了其他兄弟的认可,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相关议题都讨论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杨新经过半晌犹豫,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试探性的问道:“既然柴荣答应咱们条件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这个向柴荣要来的幽云节度使的位置最终由谁来坐,委员会是否已经有了初步的人选?”
徐绍安闻言摇摇头,说道:“此事委员会确曾讨论过,但同前边那个问题一样,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没有达成一致,并不是大家在那里你争不夺的想当这个节度使,而是纷纷在举荐他人的同时、拒绝别人对自己的举荐。况且,这节度使的人选亦是关系到咱们整个团队的重大问题。因此,委员会决定将这个问题拿到此次会议上讨论,由众兄弟们投票决定最后的人选。所以,等咱们这个小会开完,大家回去都好好想一想,在明天的会议上为你们中意的人选投上一票。”
说到这儿,徐绍安略顿了顿,见其他几位兄弟一边点头对这样的节度使人选产生方式表示赞同,一边若有所思的开始考虑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便继续说道:“该传达的都传达完了,该讨论的也都讨论过了,今天这个会咱们就开到这儿,众兄弟都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刚才说的那几个议题,以便在明天的会议上投好自己那一票。”
军事部的闭门会议只是当天下午在“凉园”北区议事堂中进行的各个部门闭门会议中的一个,其他部门――几个人数较小的部门则被合并在了一起,由张维信负责主持――均在同一时间召开了类似的会议,为第440章度使的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兄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而最终的投票结果却是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说它出乎意料之外,是因为在听取了包括王崤峻在内多名兄弟的陈述之后,原本并不为委员会其他几位委员所看好的、王崤峻要求亲自去面见柴荣的提议居然获得了多数与会者的支持,顺利通过了投票――这其中钱远山的一番与其在军事部闭门会议上所讲内容差不多的发言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说它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在仔细考虑、多方权衡之后,绝大多数与会者都选择了委员会其他几位委员一致认为最合适的人选――王崤峻,来担任所谓幽云节度使这一幽云地区最高长官的职务。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崤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要求面见柴荣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令自己可以兑现当初对赵匡胤的承诺。忧的是,自己最终还是成为了幽云节度使的人选,再次成为被“架在火上烧”的对象――上一次是张维信极力将其向团队领袖位子上推。王崤峻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深感身为一镇节度使责任重大,其所要负责的范围不再仅限于穿越团队及依附于这个团队的少数人,而是十九州数十个县,上百万的士绅百姓。稍有不慎,不但会对穿越团队不利,更会影响到上百万人的生计与身家性命。
另一方面,穿越团队组织架构的特殊性又使得这个所谓的幽云节度使受到许多限制,不能像其他方镇节度那样大权独揽、说一不二,使其在制定、执行本地区各种政策时不能放开手脚、大胆施为,甚至有可能出现为了照顾穿越团队利益而损害方镇利益的情况,从而影响节度使在本地士绅百姓乃至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做这样的一个节度使,就有如带着枷锁在跳舞,那种感觉肯定是相当难受的――当然,节度使要受制于穿越团队而不能大权独揽,也是大家同意投票选出一位节度使人选而不是你争我夺、谋求上位的原因所在。
不过,无论是喜是忧,现行的穿越团队制度就是这样,在大家对其进行修改之前,所有穿越者都必须要遵守它。因此,无论决议合不合王崤峻的心愿,他都必须去全力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