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兄弟联手 除恶浔阳楼-《魂断庐山》


    第(2/3)页

    第二天是4月20日。肖雄和白玉分别坐着两辆由两位猎人队员拉的黄包车来到了市区繁华的烟水亭边。而他们来之前,黎明和明华他们已经扮着轿夫抬着两顶轿子等在这里了。

    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的浸月岛上。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都先后曾在湖中建亭。

    从烟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极远处,青黛色的山脉起伏迤逦,那就是名闻中外的庐山。

    肖雄和白玉坐着小艇来到浸月岛上。只见烟水亭处在粉墙环抱、楼台高耸、绿树浓郁、湖平如镜的环境中。到此就犹如到达世外桃源。亭中香烟缭绕,钟磬声悠扬。肖雄来到了五贤阁内。这里是九江市民纪念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五位贤人的地方。白玉来到内堂,从管事的手里接过一张字条。她飞快的扫过一眼,随后递给肖雄。只见上面写道:“宪兵司令部今天在浔阳楼一带加强了警戒。”

    “浔阳楼?加强戒备?那里一定有大事。”肖雄琢磨起来。“走!去浔阳楼。好戏就应该在那里上演!”

    他和白玉立即上了岸,坐上了轿子,一行人往浔阳楼方向快速奔去。

    浔阳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其因为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由于九江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浔阳楼也历来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都曾登楼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更因为施耐庵写下一部《水浒传》,其中的宋江曾经幽囚于此之后,又曾独酌此楼,酒后疏狂,抒写郁闷,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于是引出那段千古传奇。随着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吸引着社会各届人士到此游览,流连忘返。

    不多久,肖雄他们来到离浔阳楼不远处,只见江边已经来了不少的鬼子,他们戒备森严,设下警戒线,严密盘查过往行人,不允许中国人进入楼内。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鬼子在九江实行残暴统治,如果没有鬼子颁发的“安民证”或有关的通行证,一经查到即刻就要抓进大牢。轻则罚款了事,重则就要按“通匪”的罪名被杀头。江边码头上,就经常可以看见挂在柱子上的所谓“抗匪”的人头。

    肖雄让把轿子停在了琵琶亭边。咸丰年间,此亭毁于战火,后来不知是谁在原来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简易的亭子,还把保存着的“琵琶亭”金字大匾额重新挂上,只见离两边是清代董云岩集唐人诗句而成的楹联: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看见这千年琵琶亭,肖雄触景生情不禁轻声吟诵起白居易的千古诗篇《琵琶亭》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玉慢慢地靠在了肖雄的身边,挽起了他的胳膊,接着和他一起吟道: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吟诵完毕,两人相视而笑。不知有多久没有这样尽兴地吟诵诗歌了,他们感觉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一般,那么浪漫,那么富有诗意。

    明华他们看着司令夫妇,忍不住赞道:“真好听。”一句话吧肖雄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明华,赶快派人去侦察,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