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计算机时代-《唯我独裁》


    第(2/3)页

    当然,这跟德联的硬件制造水平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华帝国早在二战前就进入了电子产业时代,电子工业经过二战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德联却因为战争耽误了其进入电子时代的脚步,最终导致落后中华帝国至少十年水平。

    而中华帝国在计算机领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代水平,代表性的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使用的超级计算机银河丙型11号已经实现了简单的操作系统和使用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控制计算机,每秒钟计算次数突破300万次,造价却只有第一代计算机的三分之二,体积更是缩小了七倍。

    虽然中华帝国的第二代计算机依然以科学计算和军事事务处理为主。但在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的支持下,北洋科技重工集团成为第一个将银河丙型计算机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

    科学不承认第二,除非你更先进。按这个惯例,德联人从起步那天就落在后面。直到冷战结束时,从来没能在电子计算机领域赶超过中华帝国。

    不过,德联人最终放下了面子。通过商业途径秘密从英国获得了一些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虽然这些电子计算机只是小型的无法满足空间运算所需,但德联人很快将这些小型计算机的零部件拆解。重新组装成大型计算机。这期间的工程量非常浩大和困难,但却比德联人自己研发计算机快的多。

    但德联的工业制造能力不如中华帝国。很多关键性的电子元件还得依靠从中华帝国及其盟国的商人手中秘密走私,这严重阻碍了德联自身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使其最终都无法战胜中华帝国。

    不过,计算机的作用就是计算。德联虽然在研发方面落后中华帝国,甚至吃中华帝国吐掉的技术,但对于德联而言,他们只需要会使用计算机就行了,只要能够进行大型的空间轨道计算,为德联的太空火箭提供准确的轨道数据就足够了。

    有了自己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德联军方在太空方面的进度明显加快了。

    在中华帝国实现探测火星和金星的探测后没多久,德联便使用大力神火箭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并且积极展开载人上天和登月计划。

    太空争霸是相当消耗国力的,即便是富裕的中华帝国,每年进行上百次火箭发射也有些吃不消,何况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德联。

    德联被中华帝国拖上太空争霸的战车,导致德联每年的财政开支都在激增却难以满足庞大的军费预算。为了解决军费问题,希特勒有时候也不得不杀鸡取卵,令刚刚有些起色的欧洲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