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绕开条约限制-《唯我独裁》


    第(2/3)页

    接着是缅因号、密苏里号、俄亥俄号这三艘搭载17英寸巨炮的超级战列舰,三艘同属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其中首舰北卡罗来纳号被中华帝国海军击沉。以及南达科他号、蒙大拿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奇尔沙治号这五艘搭载16英寸巨炮的战列舰,对于中华帝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来说,都是强大的战列舰,继续服役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对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是四艘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法兰克福号 、檀香山号、圣保罗号、海伦娜号这四艘战列巡洋舰都被中华帝国海军俘获。她们搭载17英寸巨炮、30节航速,舰龄只有半年,对于中华帝国海军来说,就是四艘新造战巡。而另外的印第安纳波利号和得梅因号这两艘战巡同属丹佛级,搭载双联装16英寸主炮8门航速30节,舰龄也只有一年半,中华帝国海军同样不舍得抛弃。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数量实际达到了四十九艘,比规定的三十六艘超出了十三艘。

    为此,中华帝国海军部决定将八艘明级战列舰、四艘元级战列舰、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三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以及四艘奥林匹亚级战列巡洋舰和四艘法兰克福级战列巡洋舰进行封存保养处理,以待将来需要时再解封。

    通过这种手段,中华帝国海军保存了二十七艘超级战舰,一旦世界局势有变,中华帝国海军可以迅速将这些超级战舰解封,稍加改装和升级便能够迅速投入战斗。

    当然,中华帝国海军方面对此进行高度保密,利用俘获的美军其他大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放到船台上拆解,成功的瞒过了五国公约检查员的眼睛。

    中华帝国海军最终只保留了二十四艘主力舰服役,这令欧美各国海军都大为放心,高度赞扬中华帝国海军为世界海军的和平树立了榜样,其他各国海军也得以放心的裁减海军战舰。

    按照中华帝国海军部章程规定,剩下的二十四艘主力舰分作三批,每批八艘主力舰,第一批为四艘宋级战列舰,一艘唐级战列舰,两艘隋级战列巡洋舰和一艘晋级战列巡洋舰,第二批为四艘宋级战列舰,两艘唐级战列舰,以及两艘丹佛级战列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号和得梅因号),第三批是五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号、蒙大拿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奇尔沙治号),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

    分成三批,第一批巡逻世界各地,在外战斗值班,第二批在港停泊,担任警戒任务。第三批则进入船坞维护,一旦突然爆发战争,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主力舰可以随时出战。

    俘获的美军主力舰在防空方面基本上都不符合中华帝国海军的要求,因此她们被分到第三批主力舰当中,先进船坞里维护和升级。主要是升级雷达系统、声纳阵列、中央火控系统、观瞄设备、无线电设备、以及最为重要的防空武器系统。当然,美军战舰的航速普遍比中华帝国海军现役战舰要慢得多,因此对俘获美舰的蒸汽轮机系统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装。

    除了主力舰,中华帝国海军对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驱猎舰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重巡洋舰按照五国公约规定,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世界大战后,各国的装甲巡洋舰被证明是鸡肋,尤其是有战列巡洋舰存在的情况下,装甲巡洋舰更是弱的不堪一击,各国纷纷退役和拆解了大量的装甲巡洋舰,只有少数如苏俄、土耳其、阿根廷、瑞典等海军弱国还在使用装甲巡洋舰担当主力舰。

    中华帝国早就不再建造装甲巡洋舰了,仅存的三十多艘装甲巡洋舰都是俘获自沙俄海军、英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装甲巡洋舰。这些装甲巡洋舰在战前作为中华帝国海军的重巡洋舰来使用,担任舰队护航和防空任务。随着大西洋海战的结束,防空战舰更需要的是被誉为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台风级重巡洋舰的速度和火力,因此这些老式的装甲巡洋舰在战后第一时间寿终正寝,全部退役,只有少数质量较好的英国装甲巡洋舰被改装为海训中心的训练舰来使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