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首条博客留言-《我是朝堂一枝花》
第(2/3)页
他们被百姓们驱赶咒骂,被脏水泼,被扫帚赶,被放狗咬,被孩子们围着用石子扔,甚至被地痞流氓直接暴打。
每日里大大小小的冲突不断。
可是他们依旧咬着牙忍耐着留了下来,死死的守在这座不欢迎他们的县城里。
因为,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这是唯一发出邀请,愿意留下他们、庇佑他们的避难所。
可是流民不是羔羊,尽管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身份最低贱,可他们终究也是人,也有那最后的一点点的自尊。
于是,有驱赶谩骂,就有反抗和回击。
百姓和流民的冲突愈激烈,百姓反对的声浪就愈强烈。
群情汹涌,矛盾因激化而变得更加尖锐,整个县城就如同一个蓄满了炸点的火药桶,又如同一根拉紧的弓弦。
一触即发。
三日后。
在县衙博客拦里出现的一纸洋洋洒洒足有千字的檄文,终于把这矛盾推到了了最高潮,也把这矛盾从暗处直直的捅到了白珞眼前。
这檄文是趁夜贴的,无人知晓是谁张贴的。
整篇檄文写得慷慨激昂,一一列述了安宁县不宜安置流民的原因,痛诉县令是只顾自己的政绩而不体察民情,整篇檄文引经据典,骂得酣畅淋漓。
这檄文写得文采斐然,而百姓又并不是个个都识文断字,人群中就有几名书生越众而出,把这篇文章每字每句,一一解说得明明白白。
来看的百姓来了一拨又一拨,书生说累了,就换了那说书人上场,更是连说带唱,把这流民之事直到檄文之意解说的更是花团锦簇。
县衙门前竟变成了说书馆,百姓们一拨一拨涌来围观观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甚至还有那不怕事大的闲人,听到酣畅处还公然鼓掌叫好。
如此喧闹不堪,县衙的大门却一直紧闭,毫无动静。
百姓们愈发胆大,甚至原来在远离衙门街角的茶水摊子,看到这边乌泱泱的人群,闻到其中的商机,把桌椅板凳并茶壶茶碗都搬了过来。
果然,茶水摊子一下坐满了人。
说书先生口沫横飞,迎合百姓,吹捧檄文,肆意抹黑流民;百姓花两个大钱捧上茶水,嗑着瓜子,鼓掌叫好。
安宁县的百姓都觉得,这檄文写得好,写得妙,写出了百姓的心声。
面黄肌瘦饥饿不堪的流民们都避退在一旁,垂头丧气看着百姓们在县衙前如示威一般的狂欢,眼中都露出愤然而无奈的悲伤痛苦。
更有些流民里的妇孺老弱,眼中留下怅然的泪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