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回:黄雀-《烟花散尽似曾归》


    第(2/3)页

    待到若闻进了屋子,果真见到老人在等他,于是笑着同老人打了个招呼:“先生。”

    老人见了若闻,还是像往常那般招呼他过来坐下:“若闻快坐。”

    若闻也没客气,过去就坐着了。

    那老人方才正抱着个手炉让丫鬟往里头添炭,这会子见了人,便把手炉盖子盖上,拢在袖笼里头:“天凉,你出门多穿些。”

    若闻拍了拍衣摆,笑着坐下了:“多谢先生关心,不过我家那边更是冷,在大衡京城,这样的冬天,我反而觉得暖和了。”

    老者没说甚么,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今日先生寻我过来,可是因着南边的信到了?”若闻接过了身旁小丫鬟递过来的茶,顺带着冲着那丫鬟也笑了一下。

    “不错。”老者袖中拢着手炉,不便再吃茶,就那么揣着手坐着,“确是南边的信来了,南京城中甚至都打起来了。”

    “哦?”若闻挑了挑眉毛,“那还真是性子烈,我本以为只是把祸根栽下了,没想到直接打了起来。”

    “我倒是害怕,这样脓包若是挑破了,反而闷不住了。”老人道。

    “不怕。”若闻喝了口茶,将茶杯搁在桌子上,他生得高鼻梁深眼窝却瞧着眉目平和,不禁令人好生奇怪,“他们只要心里想过一回,那这个根就没法清除出去,哪怕南京城中的将领将起哄闹事之人再怎们罚都没用。蔺和与南京城的梁子已经结下了,川军和南京军之间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没办法缓和。”

    老者觉得有道理,于是点了点头。

    若闻把玩起了自己手上的戒指,哼道:“大衡如今这位新的‘娘娘’已经很努力地在及时止损了,说实话,她这般处理方法,赏罚分明,又是平了南京的民怨,也没太让蔺和的面子下不来,明面上是真的挑不出半点儿错处来。坏就坏在天高皇帝远,当事人在南京全都有口莫辩,又‘恰巧’遇上了那样多的事儿。巧合发生的多了,就没有人会相信真的就是巧合了。”

    不是说谁生性多疑,而是到了这种年纪混到了这种位置上,不得不要想的多一些。只要继续往多里想,不是误会也成了误会,简直就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