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分析-《烟花散尽似曾归》


    第(2/3)页

    她登时就明白了过来,到了宁愿,那就只能进,不能退。

    “我今日来了,才知道为甚么兀良哈三卫那样容易地就打到了宁远。”余靖宁转过身来,示意余知葳站到他身边,“辽东的守备太薄弱了。大衡京师的位置‘本就是天子守国门’,若是辽东一线形同虚设,一攻即破,那便是靠着长城也无甚大用了。”

    “大衡如今东北凭依只有山海关,人在京中耳目受蔽,总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余靖宁拿起桌上的笔来,蘸了朱砂,回头看了一眼余知葳,“我先前与你说过,咱们余家的儿女都是手里握刀兵长大的,哪怕是女儿家也不该例外。”

    言罢,他在地图上重重画了下一个圈,“如今就我教你第一件事,咱们行军打仗的,目光要放长远了。”

    余知葳抓耳挠腮恨自己没能拿个本子将余靖宁说的话记下来。

    她先前害怕余靖宁将她带至边关不过是一时私心添累赘,还要动不动给她报些军功上去,只为了讨个郡主诰封。如今看来,却是真心想将以前他父亲教与他的东西再交给余知葳。

    阔大的疆域见多了,京城就是沧海一粟;真刀真枪的拼杀见过了,方知道以前闺阁中的争斗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人在战场上泡着,养出来的一整套谋略布局的心思,今后无论面前是个甚么局,都有一一破解的办法。

    余知葳一股子少年热血冲上了头,四肢百骸仿佛遭了一回洗刷,将在京中憋出来苦闷、委屈和小心思全都洗净了。

    果然余靖宁只有待在军中,那才是真正的余靖宁。

    “不止宁远。”余靖宁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画起来,“还有锦州,广宁,一线都该连起来,如此,我大衡的东北防线便能北推二百里,再不会呈如今捉襟见肘之势。”

    宁远在山海关以北二百里,若将宁远作为重镇进行布防,以点带线,无疑是在加宽山海关的战略纵深。

    “所以,大哥哥下一步就是上书朝廷,让你在辽东多留一段时间,好将这防线起码做出个雏形来。”余知葳脑子转得快,立即就明白了个中缘由,“摸索出了雏形,今后再建,也不是难事了”

    至于为甚么说是雏形——是她实在不大想泼余靖宁冷水。

    皇家把余靖宁拘在京中,本就是为了牵制远在西北的平朔王,现在这父子俩一个西北一个东北,全都天高皇帝远的。哪天要是脑子一抽起兵南下了,就京师那三瓜俩枣的兵力和守将,贺霄那小崽子连哭都来不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