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跨国收粮-《怀揣商场混初唐》
            
            
            
                
    第(2/3)页
    结果两人竟然非常愿意再次旅行一趟。
    而且鸯还向我汇报了一下我们现在的黄金储备后,估计就凭现在的黄金,她们俩足够施展十几次的大招啊!
    这么说的话,那么这次旅程的安全性或许也就有了保障。
    另外鸳还给我出了一个特别的主要,她告诉我在她还小的时候~也就是当年她还没分裂成鸳,还是鸳鸯的时候。她本人可是在苏杭一带长大的。所以在哪里可是见识过一些做海商生意的人。虽然对这些人并不了解,可她也建议我在出行之前,先去找一下有这种出海经商经验的人,询问一下有关海外的事情,包括路线图和船只方面的问题,还有可以打听一下到底哪里特产粮食,和当地人交易的时候,用什么货物交易毕竟方便……
    鸳的这番话倒是给我提了一个醒啊~这个时代虽然航海业并不发达,可也没有像是清朝之类的禁海举动。所以大唐时期的商人或许并没有跑过更远的地方航海,可我从地图册上看到的几处盛产粮食的小国,或许都有固定的路线啊……
    只是,我现在有些怀疑如果真的由海商会去这些盛产粮食的小国做生意的话,那我为什么从来没听过有粮食被运进来啊!明明大唐最近几年又是天灾又是战争的,其实很缺粮食才对?难道就没人想去从海外运粮食回来吗?
    这个疑惑让我犹豫了半天,我甚至都开始怀疑这个后世的《世界地图册》上,记载的这些盛产粮食的国家,是不是在后世时期才有粮食?而这个时代里那些地方甚至连人都没有?爱书屋 
    当然了,这只是我没见识的想法。而且我很快就跑去找程咬金了一趟,在他的帮助下,我被他家的管家介绍到了长安城西市的一处商会之中。
    话说我是从西市跑去程家,再由程家管家又带我返回西市的。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商会,竟然就在我酒楼外不远的地方啊……浪费了我半天的时间。
    进到商会里,我才知道这是一个由清河崔氏家做后台的一个小型的商会,里面的商人主要就是往南洋一带出海做生意的商人。
    只是一般这种出海的海商,其实是分很多种路线的。比方说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线的商人,一般都是聚集在岭南道的沿海城市,也就是这个时期的南海郡~番禺。虽然一直到宋朝,真正的‘海上丝绸之路’才开始繁华起来。可大唐时期就已经有了好几条的海上航线的……哦对了!从海上经商的话,可是需要有航线才行……
    另外还有好几条不同航线的经商路线,鸳告诉我说她在苏杭地区碰到过的海商,其实是走另外航线的商人。
    而我准备去跨国收粮的话,最好的路线是去安南道直奔安南都护府,然后在过海去南洋地区的各种小国收购粮食。
    只不过在我得到这些隶属清河崔氏的海商的帮助后,我才得知这条路线其实极度的遥远。
    这倒不是说出海后的航海线遥远。而是从长安城去可以‘下南洋’的地区的陆路距离才是遥远的路线……虽说一路上确实有官道可以畅行~可路线特别长,而且中途又要过河过江的,还要一段极其难走的山路。
    另外我也从她们口里得知了为什么没有人从南洋地区贩卖粮食~虽然只要下过南洋的商人,一般都知道南洋很多地方确实是粮食极其的廉价,而且去那里的话,甚至随便用点布匹绸缎瓷器什么的,就能整船整船的换来大量的粮食,算下来基本上和白捡没什么区别……可路程实在是太远了啊!算下来路费可比粮食贵成百上千倍的价钱啊……大唐的粮食价格,其实一直都由朝廷强制控制着。就算是辛苦带过来,那也只是赔钱的买卖……所以才不会有人从哪里购买粮食回来。而且不用下南洋,哪怕是岭南道和安南道那里,也是有不少粮食很廉价~只不过还是因为路程问题而无法运粮到长安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