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阶堂-《茁壮的草根》
第(2/3)页
“宁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个人。”祝长明惊讶归惊讶,却并没有多问,而是把宁向东叫了过去:“这位是日本琦玉县的二阶堂教授。”
完又对那位老人道:“这就是刚才喊出尺澳人,叫宁向东。”
宁向东望向老人,只见他一头银发,颇有书画大师耕夫的气质,身穿灰底色碎格西服,裁剪的十分得体,宁向东虽然不会裁剪,但毕竟也是宁宝隆品质服饰店的股东之一,也已锻炼的颇有眼光。
而更让他吃惊的是,对方这个名字怎么如此熟悉?他可从未接触过日本人啊,而自己对日本名字的了解也仅限于电影里猪野、野什么的。
“你好,宁。”老人站起来跟宁向东握了握手,用略带生硬的中国话道。
难怪这房间里没有翻译,原来这位老日本子是个中国通。
“宁,你怎么能认识尺八,据所知,这种乐器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二阶堂很奇怪,因为他们对报幕员介绍这个乐器时的是南箫。
“哦,是这样的,我上学的时候也学习过洞箫,就是那种很长很细的竹箫,我的老师曾经给我讲过箫的演变历史。”宁向东一边有礼貌的回答,一边腹诽,怎么叫自己宁,日本人称呼对方不是都桨桑”的吗?到我这儿怎么不是“宁桑”了?
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继续着刚才的话题:“不过二教授,我得更正一下您的认知,尺八并不是在中国失传了,而是这种乐器只有五个孔,对应当时音律上宫、商、角、徵、羽这五种音,在音色表达上不够丰富,因此宋代以后进行了改良,所以这种五孔箫才没有了。”
老人听到这里,下巴上的胡须抖了抖,道:“那这么来,你们现在的箫,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更强了?”
“不仅仅是更强,而且还更富有感染力,更能直击心灵。”宁向东点点头道。
这话的很满,二阶堂没有马上开口,而是用心体会话里的意思。他对中国文化了解颇深,生怕自己误解了话中的含义。经过再三思索后终于确认,对方话里的意思,就是认为中国箫的音乐表现力比尺八更好。
想到这里,二阶堂呵呵笑了起来,道:“我不信,除非你能表演给我听听。”
这话让宁向东心里紧张起来,他是什么水平自己心里有数,而眼前这位姓二的大爷明显对箫的造诣很深。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祝长明投来询问的目光,明白这是在问自己有没有把握。
宁向东大脑飞速运转,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一支曲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