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历史的真相-《茁壮的草根》


    第(2/3)页

    “花言巧语的,不喜欢”宋小青白了他一眼,手却穿过他的臂弯,挽着他向公交站牌走去。

    “大庭广众的,这样亲近好吗”宁向东身体僵硬,又激动又紧张,迈着方步向前走。

    宋小青看他受宠若惊的样子忍不住抿着嘴笑,说道:“有什么不好的让熟人看见更好,省的总跑我们家介绍男朋友烦我。”

    二人到了文物管理局,明清研究室的杨副主任亲自出面接待。

    “关于鹅岭地区,其实我们很多年前就去考察过了,而且在实地勘察过很长时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那个传说是以讹传讹。”

    文物局的同志拿出一捆陈旧的图纸,边缘已经有些发黄,有些地方因为晒图没有晒好,蓝图的颜色不太均匀。

    宁向东和宋小青面面相觑,掩盖不住的失望:“这么说,龙山没有大佛存在了”

    “龙山有没有还不确定,”杨副主任说道:“目前能确定的是,鹅岭肯定不是古龙山所在地。”

    “可鹅岭的人文历史也很长吧那里不是还有一座南宋的城隍庙吗”

    “那座庙不是南宋的,而是明初的。”杨副主任笑着摇摇头说道:“当年蒙军兵分三路入侵南宋,但是没有一路经过咱们这里。”

    “我看那本野史上写的有鼻子有眼呀,南宋时期鹅关抗拒元军长达十年之久,如果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怎么可能描述的这么生动呢”宋小青也不死心的问道。

    “那可能是假借襄阳的事吧,古人演绎了一下搬到鹅关,也不是没可能,”杨副主任不厌其烦的笑着解释道:“明初时朱棣坐镇北京,天子守国门,所以据离塞外附近大大小小上千座关隘都非常受重视,鹅关也曾经派遣了一支守军,而且,带兵的将军恰恰姓潘。”

    听着杨副主任讲述真正的史实,把很多过去解释不通的地方渐渐融会贯通,宁向东越来越相信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那鹅关村里的人都认为潘郎是自己的祖先”

    “哈哈守将姓潘,怎么可能会延伸出这么多其他姓氏,”杨副主任哑然失笑:“潘姓守将后来调任别处了,城关里留下的都是曾经跟随他的将佐后人,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那怎么不直接说成是自己家的庙堂,而是叫做城隍庙”

    “这个就无从考证了,但是据我们推断,这座庙是潘守将的属下建造的,”杨副主任说道:“古代的城隍庙不一定都是城隍判官游神这些,有时候一些人生前曾经为当地做过贡献,身故后,老百姓也会自发修建庙宇供奉,这样的庙也可以叫做城隍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