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边班道:“正是,丞相此来,为破高句丽军也。” 纵横叹道:“丞相此来,归海卫必将为我军所擒也。”于是奉命,传令各路军马,紧围燕军,勿要出击。 且说归海卫四万军在凤山被汉军七八万军马四面围定,虽然闻知高句丽援军已经到达东部都尉,然未敢轻易与汉军交兵,燕军正不知何故,归海卫见汉军四面所围甚严,难以突围,恐军心不稳,遂对诸将道:“吾援军已经到来,并牵制掣肘东部都尉贼军。我军在此虽然被围,然贼军一时也不敢进击。且再相持之,观其形势再做突围东走。”又倚仗其军中辎重粮草尚多,可以在凤山拒守多日,便仍然观战况形势,再做突围之计。 领英哨探得高句丽国内城防守虚实,只有高句丽国主之子李秀数千人守城,且多为运粮辎重军,战力不强。遂下令楚月与令狐申率六千余轻骑突袭高句丽国内城,国内城距东部都尉五百余里,汉军轻骑从午夜出发,疾驰四五个时辰,便在正午时分抵达国内城附近,楚月传令全军人马道:“你等虽然一夜奔驰,今已经疲惫,然国内城此时未有防备,你等休言劳苦,可急攻之,一个时辰便可攻拔,此建功立业之时也。”于是一马当先,领六千骑只扑国内城。 高句丽国主之子李秀守卫国内城,自其父领军走后,城内无有他事,便日日饮酒观舞,以为汉军皆在东部都尉,必不来国内城,虽然设有哨骑,然防守懈怠。汉军六千骑突至郊外才被发现,李秀正在饮酒,闻报汉军前来,大惊,酒杯坠地,问左右道:“似此如之奈何?” 左右道:“可急忙闭城守之,待国主回兵相援。” 李秀道:“吾只有弱旅三千,岂能相抗汉军精骑?吾早有归汉之心,奈何父王不从,今既然汉军前来,不如归顺罢。” 左右道:“王子如果投降,汉朝必然治罪,且宜先守之为上。”于是不等李秀开言应允,便吩咐关闭城门,急召军马守城。 然而为时已经不及,高句丽军一时尚未聚集,楚月与令狐申已经率六千骑驰至南门之下。楚月令三千军下马,列阵攻 打南门,令狐申领三千骑在后助阵射箭为掩护,南门处聚集得千余高句丽军士,尚未部署防护,便被汉军箭阵射退,楚月身先士卒,率百余精卒冲至城门之下,遂一阵猛攻,杀散城门下军士,进驻南城门。高句丽军便逃入城内,将城门关闭。 楚月一时不及抢入城门,见城门关闭,遂令军中速从城边运来一根千斤巨木,以绳索绑缚,以数十军士共抬之,运至城门前冲撞南门,高句丽城上军士皆被令狐申箭阵射得不敢露头,数百军士在内堵住城门。然汉军用巨木撞击,连撞五十余下,终于将城门撞破,堵城军士四散奔逃,楚月遂率军进入国内城,冲上城墙,杀散守军,令狐申遂率三千骑冲入,便夺下国内城。 高句丽军不敌汉军,皆逃散。李秀欲要出逃,却被令狐申骑兵所截获,带来见楚月,楚月道:“你乃高句丽世子李秀?今可降顺,便赦你罪。” 李秀道:“吾归降大汉之心久矣,怎奈左右掣肘,今既然被擒,愿意归顺。”于是投降汉军,将国内城辎重等皆交付楚月。楚月道:“世子既然归汉,即可劝慰你父率兵反正,吾将向汉朝保奏你父子等人,赦免你国前番相助伪逆之罪!” 李秀道:“吾父固执己见,不可劝降也。今番贵军已经夺取我国都城,尽占辎重粮草,吾父在东部都尉之军无有粮草辎重供应,将不能久持,贵军便可胜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