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纵横闻报诧异,遂对左右道:“皇甫照虽然为伪燕宰相,然其并非祸乱天下之人。潜龙丞相尚且敬重其人,今已经归天,吾不可不吊唁之。”于是下马,与数人入府中吊唁皇甫照。 皇甫照家人便依照皇甫照临终遗言,告知纵横,表示诚心归顺,纵横一一从之。吊唁皇甫照完毕,遂依据其遗志,命其家人与皇甫照灵柩从辽东望幽州而去,并拔给其十名军士护卫,与其军中马车一辆,以运送灵柩。 纵横平定辽阳,闻报说东胡诸部见汉军前来,便不再相助公孙霸,唯有高句丽国遣军五千人相助,行至途中,闻知辽阳已失,便又撤军回国。纵横道:“东胡诸部畏服汉朝天威,不敢相助伪燕,今且先赦免其前罪,待潜龙丞相主意再做安排。我军当再取下襄平,以彻底平定辽东之地。” 于是便与诸将商议,整顿军马,准备再前取襄平,遣人将捷报告知领英。 纵横攻陷辽阳城,燕军仓惶出逃,望襄平城而奔。公孙霸连夜奔至襄平城,诸将也引军到来,辽阳三万人马,交战中阵亡数千,又被汉军俘虏数千,焦勇所部三千人又降,撤至辽阳之时,还剩一半人马,士气低落。 公孙霸本以为尚可以守住辽阳数日,待周边军马到来,还可以与汉军抗衡,不想一日之间,便被汉军攻陷,撤至襄平之时,见燕军还剩万余,又接报说司空闻人亮自杀殉国,将军焦勇率部投降。公孙霸甚感无力再迎战汉军,心中有末路之感。又连日来火气攻心,数次吐血,加之心中惊怒,精神受创,在襄平一夜之间,竟然白头。公孙霸已经六十余岁,此数年来,从中原一路连撤至辽东,本就神情落寞,今又遭此窘境,到达襄平之后,便神情疲惫,郁郁寡欢,遂染病。 燕廷一逃再逃,至襄平城,群臣不过数十人,太子公孙贵以及后宫闲杂人等也不过数百人,全不成规模体统。公孙贵自幼生长宫墙之内,不曾领兵出征,性格娇弱,胆小怕事,见此情形,亦是毫无主意。归海卫在且虑驻守,闻人亮已经自裁,朝中一时无人主持局面。御史大夫吴江连忙请元老之臣汪谦商议,请其主持朝政。汪谦因为与归海卫、闻人亮等不合,入辽东以来,见皇甫照卸职,于是自己也改任民政大司农闲职。今退至襄平,见公孙霸染病,形势危急,不得已,遂又出面理事。 汪谦带领群臣前来公孙霸寝宫中问安,公孙霸知其意,遂强起,带病设朝,汪谦奏道:“今辽阳陷落,形势与我大为不利,且襄平距离辽阳不过百里,贼军旦夕便可至。陛下不宜在襄平久驻,宜走新昌自守。” 公孙霸道:“朕今头昏目眩,不能理事,汪爱卿可代朕行事。”于是传令襄平文武,皆听大司农汪谦之令。 汪谦领命,便与吴江、钟方等商议,以为海上有云出日胜海师为倚仗,决定再往南退至新昌。商议已定,便将襄平城人马辎重等陆续南撤。汪谦又奏闻公孙霸,说辽阳已经失陷,归海卫在且虑之军便成孤军,恐陷入汉军东西合围之中,请陛下下令让归海丞相也率军南撤,保守辽东南部,若实在不济,尚还可以再东走玄菟乐浪二郡,借助高句丽兵马,尚能守住二郡。 公孙霸闻言沉吟,道:“且先退往新昌。丞相在且虑之军,一时还不能轻动,且观形势再做商议。”汪谦领命,闻知汉军又将前来,汪谦急忙命襄平燕军撤离,将公孙霸放置在锦绣包裹的华丽毡车之中,命吴江领三千御林军护送,与公孙贵等一起,先行南撤。自己与钟方、黄枭等领一万军断后。 纵横收取辽阳,便又遣北泽、赵如霜、麻准等人率二万军前来攻取襄平,军至襄平之时,公孙霸已经撤离,汪谦望见汉军大队人马前来,便也率万军弃城南下新昌而去。于是汉军便又占据了襄平,因未得纵横军令,便驻军襄平,并未有追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