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闻人策见之,遂令方虎、崔英不必阻止,遣人送书信给领英,说自己已经令军投降,望其进入中原之后,好生对待中原人民。对诸将道:“今新安不能守,吾有失陛下重托,其罪九死难赎。”诸将皆不敢仰视。闻人策遂入账,将镇西将军、雍凉大都督剑印放置案上,对崔英、方虎二人道:“ 吾已经给潜龙写下书信,令你二人持此剑印还归朝廷,潜龙必然不会为难你二人。吾今唯有一死谢罪,其余诸将士,皆可向潜龙投降。” 众将闻言大惊,意欲前来阻栏,闻人策执剑在手令道:“违吾令者,斩之!”众将遂不敢向前,皆跪地而泣。闻人策道:“前番在渭北之时,夜见流星坠落,此应在吾也,今番吾必不能免之。吾虽败于潜龙之手,然仍钦佩此人!今生有此对手,亦不足为憾也。”遂面向东而拜,口称陛下保重。拜毕,遂以剑自刎于帐中。时年37岁,顺安30年冬十一月也。 闻人策已经自裁,燕军遂纷纷出降,袁布、林靓等燕将也引军向领英投降,唯有崔英、方虎二人不愿投降,引本部兵数百人,欲要趁乱杀出,领英已经得闻人策书信,便传令燕军道:“崔英、方虎二将,如不降吾,可自便也,吾不难之。”二人遂携带闻人策剑印,引数百骑从新安城南而出,领英命军放开道路,不必追截,放二人回归洛阳。 于是闻人策驻扎新安燕军皆降汉,领英又占据新安、函谷关,收降燕军六万余众,便又整军,准备夺取洛阳。 领英入新安,见闻人策已经自裁,不禁叹道:“将军何必如此!”命军中厚加装殓,亲自为其扶棺材发丧,厚葬于新安之南山丘,领英痛惜闻人策,在其墓前哀伤流涕道:“将军已走,自此人间世上,吾少一知音矣!” 崔英、方虎二将带领数百骑回到洛阳,将闻人策遗言相报公孙贵。燕朝闻知闻人策兵败自杀,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新安已经不守,满朝皆震怖,公孙贵半晌无言,举止失措,群臣皆心下震恐,面面相觑,不敢发一言。良久,归海卫出奏道:“相国和御史误国大矣!若不是二位相阻吾言,不让洛阳发兵救援新安,闻人昭远也不至于此般结局!” 公孙贵遂道:“今贼军压境,威胁洛阳,且不必先追责,事已至此,该如何应对此急?” 皇甫照便出奏道:“臣以为即便救援新安,也不能阻止贼军。今贼军大至,洛阳已经不能守,望殿下先报急于陛下。老臣以为而今之计,大燕唯有弃守洛阳,率军保守幽燕、山东,尚可以徐图再起也。” 汪谦亦奏道:“洛阳四面皆平,无险可守。退居幽燕,保有山东,再作后图。殿下如守洛阳,必然将被贼军所擒也。” 公孙贵闻言,不胜畏惧,遂问归海卫道:“司徒以为如今还可以阻挡贼军否?” 归海卫奏道:“闻人昭远已战死,大燕无人可以相敌潜龙。臣不敢再妄劝殿下坚守洛阳。” 公孙贵又问道:“宛城尚有镇南将军被围,其可突围乎?” 归海卫道:“闻人昭远十万大军皆全军覆没, 更何况镇南将军宛城五万军乎?殿下如今应速作北撤之举,宛城已经不能顾及矣。” 公孙贵闻言,遂道:“就依照诸公之见,待吾奏命陛下,征其同意之后,便撤离洛阳。” 归海卫奏道:“以老臣之见,陛下必然同意也,不过还是先申奏陛下为宜。今贼军尚一时不能来,且令洛阳军马先再郊外驻扎,殿下先撤离至邺城。臣等再安排洛阳军民撤离。” 公孙贵从其言,遂遣人将此事告知公孙霸,又令公孙鸿、吴江等率羽林军五万余人,屯扎洛阳城西,一面令皇甫照、归海卫等安排洛阳军民撤离事项。自带东宫官员幕僚并随从千余人,只待公孙霸诏令传达,便移驾邺城。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