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公孙霸闻言甚为伤感,忽然又得太子公孙贵军报,说荆州陈功率领荆州贼军攻打宛城甚急,公孙车已经不支,太子恐其攻陷宛城,兵临洛阳,还请父皇主意。 公孙霸闻言心下不禁着慌,遂决定弃守长安。便传令各处人马皆作撤退准备,留军五万人给闻人策驻守槐里阻挡汉军。自与归海卫等率军五万军速至长安,又将长安城内金银财宝、军械、粮秣等装上车,装有两千余车,命三辅百姓数万人相拖运,牛马等数万头,从长安望潼关开拔。其他不及搬走者,皆弃之。 文雄领三万军进至云阳,为袁布二万军所拒,封传车三万人从南面渭水而进,也为叶虎所部阻拦,文雄、封传车未得领英号令,遂引军驻扎,并未出击。 纵横率领三万骑,已经从秦直道杀进左冯翊境内,沿途燕军见之,不敢阻截,纷纷走避,纵横于是兵进频阳,距离长安不过百里路程。 公孙霸闻知,遂令牵兴引二万军相助左冯翊谢逵先阻住纵横军,急令关中军民将军资等辎重运往潼关,时关中人民,多有不欲从公孙霸,公孙霸便下令强制从行,匆忙撤退了二日,方才将两千于车辎重运至潼关,公孙霸到达潼关,便传令闻人策、牵兴等可撤军。 纵横领兵至左冯翊频阳,牵兴领军阻挡,纵横令麻准出战相战牵兴,麻准五合便杀败牵兴,纵横引军击之,牵兴军遂溃败,与左冯翊谢逵领败军向东而走。纵横引军南进,尽占领左冯翊之地,又引军进至灞上。 闻人策接到公孙霸撤退命令,便传令袁布、叶虎二将领军先东撤,然后写下一封书信,令人交付领英,说自己将不战而退,不纵兵毁坏长安,将长安城拱手相让,请领英待其退军后,再领军进入。然后自率林靓崔英等将槐里五万人马向东而走。 领英接到闻人策书信,便传令文雄、封传车二人,令其待燕军撤后,在行进军。众将不解,都道:“此时正可趁势追击之,军师如何让燕军尽撤才入呢?”领英道:“闻人策与吾书,说其将禁止军士毁坏长安,让其先退至潼关。其必然守信,吾若趁虚追击,非仁者之军也。”众将闻知皆拜服二帅。 闻人策果然号令各处燕军严明军纪,从三辅地区撤退,沿路秋毫无犯。经过长安城时,京兆尹尹正请闻人策放火烧府库,勿要将燕军不及带走的辎重资敌,闻人策大怒,斥退尹正,下令如有抢掠毁坏长安财物者,皆斩。燕军不敢不从,并不入长安城。所以闻人策率近十万大军从三辅撤退,并未毁坏长安城一物。 领英感念闻人策,闻知奋威将军已经驻军灞上,遂遣人传令,若燕将闻人策率兵撤退之时,请勿要阻截,任其退往潼关。纵横亦闻知闻人策英名,见其军来,严整有法,纪律严明,又接得领英书信,遂令军避道,并不拦路追袭。闻人策领九万军从容而行,退至潼关驻扎。 燕军已经退出三辅,领英遂领军进入槐里,令大军屯扎待命,只遣独孤虎率万骑进入长安,令其接收长安城,安定秩序,以待汉中王前来。 独孤虎率兵进入长安,长安城内军民尚有十数万之众,见前太子刘建夏麾下兵马前来,皆夹道欢呼。独孤虎遂接收了长安,将各处府库封闭,安定城内秩序。公孙霸临撤时候,只将长安城内金银财宝辎重等运走,并没毁坏城池宫阙,闻人策军亦秋毫无犯,所以长安得以免于战火兵戈之灾。 领英在扶风接到独孤虎复命,大喜,便令边班为使,前往天水迎接汉中王入长安。 建夏闻知燕军以经撤出三辅,长安已经光复,大喜,向天拜道:“此大汉之洪福也。”遂带领汉中王幕府以及随从护卫数百人,从天水前至关中而来。 建夏行至槐里,领英率众出迎,伏地拜道:“赖殿下之洪福,三军用命,臣得以领兵逼退燕军,光复长安。特此请殿下入长安,以定天下。” 建夏遂率众入槐里,令人占卜,占卜得后日正午入长安为吉。建夏于是留驻槐里两日,传令各军,原地驻扎,待二日后入长安城。 至夜,建夏设宴宴请领英等人,建夏对领英谢道:“孤自得军师,先取益州,在定荆州,又连结扬州,混一东南,与公孙逆贼相抗。今依照军师之略, 三路出兵,孤汉中兵能够光复长安者,皆军师之力也。孤还想问军师,孤定取长安之后,可顺势剿灭公孙逆贼否?” 领英道:“臣三路出兵之策已经实行。今西路既然功城,长安恢复,殿下可还于旧都,四海之内必然伸颈仰望殿下。公孙霸将并力保守河南、山东、幽州之地。殿下可趁此时收聚军马,率王师出潼关,前将军率荆州之众已经进至宛城。公孙霸中原之军将迎战殿下王师,则前将军与赵云峰必然克定宛城,兵进洛阳,我军再趁势击之,公孙霸必败,如此中原便可恢复也。”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