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公、留侯等急流勇退也。” 领英道:“依照你之见,吾该如何才能保全身名呢?” 吴江道:“在下以为,当今天下之势,汉朝已经不存。大燕已经在中原建国,地方十州,人口数千万,带甲百万,战将千员,此不可谓不强。汉中王刘建夏虽然占据东南,然欲重新恢复大汉,恐非易事也。此形势天下之人,无论贤愚,皆所见明也。以在下观之,汉中王虽然与潜龙君臣大义可比管葛于齐桓、昭烈,非外人所能离间。然天下大势,当以势力为定论,非人意愿所能掌控。汉中王与先生虽有剖心破肺之诚,如鱼得水之份。然若迫于大势,即便汉中王信任先生,先生亦欲披肝沥胆,尽忠效命汉中王,也不可得也。” 领英道:“你意虽然狂悖,然此言当合乎道理。且继续言之。” 吴江又继续道:“以在下观之,人臣若有震主之威,主必疑之,主若疑之,臣则败矣。今先生与汉中王,虽然君臣无猜,然流言四起,恐非空穴来风,汉中王纵然不疑先生,也难阻群下疑之,若先生之政敌仇雠,趁此而添风加醋,则先生与汉中王之见见,嫌隙成矣。先生功高盖主,又卓尔逸群,在下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先生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岂能长久安稳乎?” 领英道:“且说假如吾果然如此,该当如何?” 吴江见领英问话逐渐入港,心中暗喜,随即便游说道:“当今天下之势,大燕不能遽然吞并南方,南方亦不能北上与大燕争衡。在下以为,先生如今处境,进退维谷,以势论之,先生不如据荆扬自立,大燕皇帝将与先生摒弃前仇,化敌为友,共相结好约为兄弟之国。先生之主汉中王可效当年昭烈之事,割据川蜀而有之。如今大燕不能吞并南方,南方也不能进犯大燕,划江而治,不如三足鼎立。大燕、汉中王、与先生将鼎足而立,共治天下,重现后汉三国鼎立之势。此天下所发展趋向之势也,且先生面南称孤,岂不胜过向人称臣呢?” 领英佯作欣喜道:“你言甚有道理,可继续言之。” 吴江以为领英动心,喜不自胜,又趁机说道:“昔日韩信不听蒯通之言,遂死于妇人之手,身遭夷族之祸。先生今日之势,正如当年淮阴侯汉阴也,汉中王纵然仁厚,然先生岂能为世俗宵小所容呢?大丈夫成事,当不能有妇人之仁,先生今日如效法淮阴侯,恐将步其后尘也。先生若能听吾之言,据荆扬而自立,成就当年孙吴之事业。亦不失为一时王霸,足可载之史册,流传千古也。” 领英道:“吾正欲成就一番光照千秋之大业,你且试为吾谋划之。” 吴江道:“当今汉失其鹿,天下合久当分,恐难再混一也。正是英 雄尽出乱世之中,以先生之雄才,可席卷天下,然当今大燕皇帝兵强马壮,汉中王亦非势力暗弱。先生可割据荆扬自成霸业,当不难也。正是顺应天时,先生三分天下,可称帝建王,永镇荆襄。如错失此等良机,恐祸福不定,前程可忧也。在下算定,汉中王已经心疑先生,不日之间必定将先生召回。先生若离开荆州,犹如鸟去翼、虎无瓜,受制于人,又能有何为呢?” 领英问道:“你今此来,劝吾自立,于你有何裨益?值得如此犯险呢?” 吴江以为领英被说动,随即伏地拱手道:“昔日张仪者,得罪楚王,楚王言:不愿得地,只愿得张仪之头。张仪闻知,犹然不惧,仍自请前往楚国。在下虽然不及张仪舌辩之才,然也不甘于落后也。” 领英闻言,呵呵冷笑,对吴江道:“你之辩才,可比张仪苏秦,然吾不是楚王也。”随即立起,拍案喝道:“伪燕贼臣吴江,胆大妄为,欲贪图建立欺世盗名之功,”前来荆州,巧言令色,欲离间吾与汉中王君臣大义。其用心险恶,罪不容诛。” 便令王节,将其擒下,交付于荆州有司,先拘系之,待作发落。 吴江不禁大惊,已经被王节擒下,还大声对领英道:“潜龙先生如不听在下今日之言,恐祸乱旦夕即来。前朝淮阴侯之鉴,先生能不三思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