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清晨,竺清竺兰带着虞知来到红尘剑意的传承地。 妙音庵的红尘剑意是初代先祖坐化之后留下的传承。 近千年时间,未有人能够完全继承这道红尘剑意。 大道万千,剑意亦是万千。若无相似心境,便难以领悟其中的真意,也就无法继承剑意。 “虞公子是想要继承这道红尘剑意?”竺清问道。 虞知摇摇头,苦笑道:“你太看得起我了。千年来,这道红尘剑意都还在妙音庵,又岂是我能继承的。” 说着,虞知手中出现梨花剑,梨花剑意飘荡而出。 一抹思念,一抹愧疚,落在竺清竺兰的心头。 这是黎雪的心境,寄托于梨花剑中。 “红尘剑意来自于滚滚红尘之中,历经人生百态,酸甜苦辣。我领略一二,为我的梨花剑意找一条路。” 传承地是一处洞府,洞中石壁上雕刻着活佛救世诸多事迹。 而在洞府中间的石台上盘坐着一具枯骨。 这是领悟红尘剑意的那位女子剑修。 一柄锈迹斑斑的长剑横放在枯骨的双膝之上,红尘剑意藏于剑中。 竺清竺兰对着枯骨跪拜,虞知也照着样子跪拜。 “此乃初代先祖花漓师太。据说,千年之前浩劫落下帷幕,花漓祖师的道侣和亲友都死在了浩劫之中,唯有花漓师太独活于世。” “在天下安定之后,花漓师太创建妙音庵,回顾此生过往,心有所感,将剑意凝练,最终感悟出唯一的红尘剑意。” “剑意之中是浮世三千,滚滚红尘,恍若一世光阴,从出生到死亡,由喜到悲,独留一人。” “师傅曾说,若无花漓先祖之经历万万感悟不到红尘剑意的精髓。” “虞公子,千万不要勉强,若是困于先祖的红尘剑意里,反而对公子的剑道有害无益。” 虞知点点头,上前与枯骨面对面,盘膝而坐。 “望前辈不吝赐教。” 话音刚落,红尘剑意从锈铁剑中飘荡而出。 浮世三千,红尘滚滚。 虞知眼中景象变幻,一幕幕光影掠过。 北境的一场大火后,李浩渺怀抱着婴儿从北境到南州。 南州的风雪中,李清如带着婴儿东躲西藏。 草原的巫医、南州的大夫、灵州的佛寺主持......一大一小的足迹走遍了大半个大楚。 问道书院中的教导,院试之后的落寞。 为叶清欢在青云试中夺魁而激动,因秋若若的关切而感动。 遇见黎晚桐的开心,丫头身死的愤怒。 陨星崖底的绝望,知晓身世的悲伤。 ...... 一切的一切如走马灯的光影在虞知眼中闪过。 至今为止,虞知的一生短短二十年,但这二十年远比其他人一生都要来得跌宕起伏。 此刻,虞知正在回顾自己过往的二十年。 那过去的酸甜苦辣尽数都回味一遍。 这就是人世间的滚滚红尘。 竺清竺兰皆是观摩过红尘剑意,但其中的人间百态远比两人的经历要复杂心酸的多。 这也是妙音庵历代弟子都无法继承这道红尘剑意的原因。 竺兰望着静坐的虞知,不禁说道:“姐姐,你觉得虞公子能够继承这道红尘剑意吗?” 竺清疑惑地看向竺兰,笑道:“虞公子虽然天赋卓绝,但要想继承红尘剑意,需要天赋,更需阅历。” “师傅曾说,花漓先祖历经半生苦难,尝尽了酸甜苦辣,方才有了这一道红尘剑意。什么时候有了花漓先祖的经历,什么时候便有可能得到红尘剑意。” “虞公子才二十岁,如何能够感悟到花漓先祖的剑中真意?” 任何事情唯有亲身经历才最刻骨铭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