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九 百犬同槽-《逆宋》


    第(3/3)页

    陈烈朝解释到:“他们也是家中贵客,可以先吃。”

    “主人家未吃,”柴宗训说到:“客人怎能先吃?”

    “客随主便,”陈烈朝执礼到:“苏公子请吧。”

    柴宗训起身看了一眼:“桌子都坐满了,马上应该能全部开饭了吧。”

    陈烈朝解释到:“这几日秋收,家中愚兄烈维率子侄巡视谷场,防止走水,马上就该回来了吧。”

    果然坐不多时,一个中年汉子带着几个后生进来,找地方坐下后,一声鼓响,下人鱼贯上菜。

    玉黍叹到:“这吃个饭也太麻烦了吧。”

    秦阿丹摇头到:“这不叫麻烦,中原素来是礼仪之邦,这叫孝义。”

    千人同食却无喧哗之声,吃饱向同桌告辞,随后离席而去。

    以现代眼光看,这是封建压抑人性,但柴宗训却从中看到了纪律,看到了秩序。

    吃过饭出来,那些家犬也全都吃完,欢实的摇头晃脑出去,而那九十九个包子,依然堆在石槽边一动未动。

    饭后听说来了同宗,不少陈氏家人前来探望。

    这位是哥哥,那是侄子,那个辈分还要低,是重孙,辈分更低的,竟是玄孙。

    每个人都和陈烈钧热情的攀谈着,仿佛他是一个出外多年的游子回到老家。

    陈烈钧也切实感受到家族温暖,诚挚的回应着每一个人。

    不少人听说陈烈钧在苏禄,纷纷建议他就此搬回来。现在大周正是太平盛世,搬回来阖家团圆,也不影响来往贸易。

    眼见陈烈钧有动心的意思,陈烈朝认真的说到:“苏禄便是再好,却也是异邦。经商虽好,却总有风险,不如诗书传家久远。不如就此搬回来,让子侄入东佳书院研读,倘是天赋异禀得个一官半职的,便再也不用愁啦。”

    “人家在苏禄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来。”玉黍小声到:“而且苏公子说带我们看看大周有超级大都市的原因,我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我看出来了,”秦阿丹说到:“中原之所以能够有很多超级大都市,原因在中原人。”

    “中原人?”玉黍疑惑到:“他们可比大食人瘦弱多了。”

    “不,中原人虽不强壮,他们却懂忠孝节义,知道谦让忍让,你且看看那巡查谷场的陈烈维,其他人都轻松的坐着等吃饭,他在谷场很晚才回,却没有听到一句怨言。”

    “而馈食堂的一千多人,就等着陈烈维一人,却也没有一个人说什么,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这些大食人做得到吗?”

    “大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一同吃饭。”

    “所以中原人团结,讲礼节,懂孝义,能谦让,会付出。这样的人多了,中原怎会不强大?有几个超级大都市又算的了什么。”

    这一天的行程,也让陈烈钧感慨颇多。

    “苏兄,谢谢你带我来这里。”陈烈钧开口到:“虽然你有刻意之嫌,但我仍然感谢你。”

    柴宗训笑到:“真的不会怪我?”

    陈烈钧说到:“从进门楼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自己属于这里,我陈家就应该这样。这一次回苏禄,我定将家中老父亲接来德安看一眼,让他找到自己的根,从而举族迁回中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