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显德元年-《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原来是王老将军!”朱秀忙上前揖礼。

    “供奉官曹翰!”朱秀坦然笑道,一双澄澈目光直面柴荣。

    朱秀不是一个人,他身上牵扯太多利益纠葛,曹翰则简单许多,除了依靠皇帝,他别无选择。

    “臣遵旨!”朱秀叩首领命。

    “多谢陛下!”朱秀叩首,嬉笑着爬起身。

    皇帝还跪在巨大的灵柩前,朱秀自然不敢起身,只能陪在旁边继续跪着。

    按照正常思路来说,这个时节对任何一方都不是用兵的最佳时机。

    武德司独立于司法之外,只听命于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天子爪牙,朱秀出任使司,说明柴荣对他的信赖和倚重。

    在柴荣看来,如果刘崇和契丹人果真在这个时候兴兵南下,就是对他这个新任大周皇帝赤裸裸的藐视,对先帝的侮辱和不敬!

    朱秀,如此薄葬先帝,朕于心不安啊”

    朱秀凝重道:“去年先帝从邺都还驾,坠马病重一事早已被刘崇和契丹人知晓,所以从上个月开始,北汉兵和契丹兵频频犯境,妄图探究我朝动向,臣判定这双方来者不善,恐有密谋!

    朱秀安慰道:“先帝命陛下监国时曾感叹:‘吾无恨矣。’说明先帝在俗世之事已了,该去往生国度安享极乐,陛下只需遵照遗命料理,无需顾忌其他。”

    想了想,朱秀低声道:“陛下,上个月刘崇派大将乔赟入寇府州,被府州节度留后折德扆击退,新年初,镇州、赵州等地又接连奏报,有小股契丹兵马侵犯疆界,契丹和刘崇恐有刺探我朝防务虚实用意,不可不防!”

    这也不能怪他,作为大周皇帝,屁股所处的位置和朱秀不一样,考虑的必须更加周到和细致。

    “先帝遗命朝臣皆知,陛下无需担心。”

    也不要守陵宫人,不许起石人石兽,召山陵附近三十户百姓为陵户,世代看守洒扫。

    柴荣日渐威严的面庞渐渐流露怒气:“伱推断,刘崇会勾结契丹人,趁大周国丧之际,朕即位未稳,率军进犯?”

    朱秀笑道:“老将军消息还是这般灵通!承蒙陛下恩荣,委派在下接任使司一职!”

    先帝节素勤俭,必将为天下臣民称赞。”

    柴荣沉声道:“依你看,如何应对才好?”

    自从先皇大行,柴荣正式即位掌权,忙于安排国丧事宜,对旧臣老臣进行升赏安抚,还要应付一套流程繁琐的礼节,忙得两脚不沾地。

    万一弄巧成拙,让刘崇和契丹误以为周军要北伐,从而找机会在边境开启战端,反倒不妙!”

    可历史上,北汉和契丹联军就是在如此意外的情况下,举兵南侵,逼得刚刚继位的柴荣亲征,这才有了那场著名的高平之战。

    神道碑上只需镌刻:‘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朱秀苦笑,柴荣还是不太相信他的判断。

    就好比一家人正在料理丧事,仇人突然打上门,砸了灵堂烧毁棺材,不用说,两边肯定要拼命。

    朱秀拱拱手道:“陛下事父极孝,一向为天下人称道,既然先帝临终遗命,为人子、为人臣只需照办即可。

    另一方面,他的功劳又不足以支持他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加之上了年纪,可以选择的余地其实不多了。

    柴荣皱眉思索,好一阵子,才道:“朕即位不久,在敌情不显的情况下调动大军,恐怕会惹来群臣非议。

    第二,命潞州昭义节度使李筠加强军备,同时调邢州刘词进驻辽州,威胁太原,刘崇必定恐慌,只能调兵戍守应对。

    柴荣沉默片刻,叹道:“既如此,就遵照先帝遗命办理吧。

    直到今日才得空在滋德殿内为先帝守灵,朱秀探听清楚,匆忙进宫面圣。

    想留在京中也较为困难,毕竟他这些年得罪的人太多。

    先帝命朕在河中蒲州、邺都各葬一副剑甲,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东京葬一副平天冠、衮龙服,你代朕去蒲州,李重进去邺都,张永德去澶州,开封由朕亲自主持,你们各代朕去完成先帝遗命。”

    曹翰跟随柴荣在澶州多年,那段时间是柴荣最为苦闷的日子,如今熬过头了,曹翰受到重用只是迟早的事。

    王令温一把年纪,对荣华富贵看得开,走近几步,低笑道:“当年朱侯爷在江宁的所作所为,老夫可是按照约定,一个字都没向先帝透露。老夫别无所求,只希望朱侯爷今后,能在我王家人遭难之时,出手帮衬一把,不求富贵绵延,只求子嗣不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