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石郎弃赵投朱-《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从相貌上,门房子从来没见过他,应该是第一次来侯府造访。

    虽说还是“石郎石郎”地亲切称呼,但实则这份兄弟情义已经变了味。

    “哼!以后记住,石虞候是侯府贵客,下次直接请到前厅,奉茶伺候,不可怠慢!”

    只剩一个王审琦,有些神秘莫测,似乎跟郭威的关系不简单。

    石守信看清楚了所谓义社兄弟的嘴脸,心中大失所望。

    朱秀心中大喜,忙搀扶起他,嘴上责怪道:“石虞候这是作何?礼重了,我可受不起!”

    朱秀笑了笑,含糊道:“一封书信起不到决定作用。再说,你当日在信陵坊,擒拿王峻手下鹰犬,可是帮了我大忙!我这人一向恩怨分明,你既是恩人又是友人,我总该为你说几句好话。”

    有时在内宫当值,朱侯爷还会特地跑来找他闲侃。

    朱秀忍不住,幸灾乐祸地大笑几声,石守信睁大眼,一头雾水,只能咧咧嘴角跟着傻笑,心里却在嘀咕,这朱侯爷莫不是精神不太正常.

    “敢问侯爷,某在殿前禁军,应该如何行事?”石守信低声问道。

    石守信起身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石某并非不知好歹之人,朱侯爷提拔恩情,某铭刻在心绝不敢忘!今后但有差遣,愿为侯爷鞍前马后!”

    论武艺,不说整个殿前禁军,就算在义社,他也不是武艺最高强的那个。

    李都点检慧眼识英才,对石虞候委以重任,也说明朝廷没有忘记伱们这些亲帐老卒的功绩。

    以前他对自己能够受到赵匡胤看重,得以加入义社倍感光荣。

    朱秀心中很得意,略施小计,就搞得义社分崩离析。

    赵匡胤创立的义社兄弟众多,能让朱秀看上眼的,也就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三个。

    自己只不过是个没有家世背景的禁军小卒,从军几年,也不过混个都头职位。

    石守信不好得直接去找李重进,只能跑来朱秀这里取经。

    “小人记住了”

    石守信诚恳道:“石某已经当面拜谢过都点检!石某知道,自己年轻资历浅,若无朱侯爷书信关照,石某绝对不可能当上内殿直都虞候!”

    石守信出走,李继勋自请调职外州,韩重赟被一贬到低。

    想了想,朱秀又提醒道:“今后一段时间,但凡涉及到兵马调动的命令,你要多长几个心眼,只有官家旨意、李重进的军令可信,其他任何人任何衙署调兵,都无需理会!

    他送的玉器品相一般,要么是囊中羞涩,要么是完全不识货。

    李重进带去的几十个军卒都动手了,为何唯独他石守信骤然高升?

    “.石虞候初次到访,小人不知”门房子的声音充满委屈。

    总的来说,后世影响深远的“义社兄弟”小团伙,被朱秀暗戳戳地弄到快要解散的地步。

    同为军旅出身,石守信身上有种熟悉的粗犷朴实气息,门房子对他印象不错。

    石守信有些不好意思:“石某职位低微,侯爷成婚请的都是皇亲国戚,某就不来凑热闹给侯爷丢人了”

    石守信有些感动,都说这朱侯爷是文曲星下凡,才华横溢,又得官家、柴君侯赏识信任,是个如明珠般璀璨的人物。

    殊不知,他的这些心思,其实早在朱秀盘算之内。

    赵匡胤这两年上蹿下跳,在殿前禁军笼络一帮青年人才,到头来官职最高名头最响的几人,竟然都逐渐离他而去!

    片刻后,屋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一个夹带惊喜的声音清楚传入石守信耳朵里:“石虞候何在?”

    一路上,石守信的手被朱秀紧紧拽住,轻轻挣脱了下,没能挣脱开,只能强忍尴尬,故作镇定。

    石守信愕然,眼前这位朱侯爷,身上穿着大红喜服,没束腰带,衣袍披散开,露出内里白色内衫,发髻松散歪斜,就连脚上的鞋子也趿拉着。

    以他的眼力,自然能看出,这些身穿褐色袄衣的仆从,竟然都是军中退下的老卒充作。

    这次,小老弟突然升官,屁股坐到了一众大哥的前面,就惹得义社大哥们对他不满,话里话外冷嘲热讽,一会说他见风使舵投靠李重进,一会说他耍心眼玩手段,抢了赵匡胤的位子。

    “混账!为何不请石虞候到前厅落座?”

    要谢的话,还是去谢李都点检,我一个闲散县侯,如今不过是个从九品下的屯田令史,哪能左右殿前禁军将领任用这等大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