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7章 崇祯两惊,剥皮尚书-《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3/3)页

    而且因为加三饷,百姓苦不堪言,称毕自严为剥皮尚书,成为了背黑锅的人。

    他不知道在大灾之下加三饷的后果吗?自然是知道的,但没有办法,王朝能稳一天是一天。

    但从种种政令和《度支奏议》这本书可以看出,他是‘有现代财政意识’的官员。

    他的悲剧在于‘一个人才能再高,也难阻王朝系统性崩坏’,更何况他是在一个皇帝多疑、政策反复,党争激烈的即将没落的王朝。

    换个稳定的时局,以他的能力,不说能进华夏前三的户部尚书,但前十肯定是没问题的。

    震惊过后,崇祯沉声道:“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你理解的差不多,朕在补充两点。

    一是财政赤字反馈的是朝廷缺多少银子,影响的是短期内的百姓对市场和经济的信心,换句话说,商人们敢不敢在投入了。

    而财政赤字率则是表示赤字是否可持续,决定长期经济稳定性,如果赤字率逐年增加,那就是财政有了巨大的风险,想尽办法控制财政赤字的出现。

    一个健康的财政必须同时关注赤字和赤字率,短期看赤字,短期内的赤字可以刺激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的正常,但需要控制规模,

    而长期看赤字率,赤字率应该是平稳的,不能今年是百分之三,明年是百分之之五,避免债务的持续增加。”

    “你的第一个问题,理解的也很到位,但依旧不够,朕也补充几点,第一,生产总值是各个行业汇聚的,通过各个行业数据的可以反映出各产业的规模和比重。

    从而揭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是通过数据说话,而不是官员们的感觉。

    继而引发的是朝廷对整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引导,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点……”

      

    


    第(3/3)页